正文 第22章(1 / 2)

客廳與廚房形成鮮明的對比。廚房零亂不堪,有打鬥的跡象,客廳卻十分整齊。從刑事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廚房是一個零亂的動態現場,客廳則屬於整齊的靜態現場。

客廳的燈仍亮著,一切看起來都很安靜,沒有任何打鬥過的跡象,沙發前麵的地板上有一份報紙,茶幾上放著一本雜誌。

“張主任,您過來看一看,現場怎麼會有您的照片?”助手王敏驚奇地喊著。

張傑走近咖啡桌一看,赫然發現桌上放著一本《N市公安-人物誌》,這本雜誌是雙月刊,每期隻介紹一位N公安戰線的知名人士(專家),其中包括曆屆公安局長。張傑是該雜誌介紹的第一位基層警員,並將照片刊載在封麵上,但這一期好幾個月前就出版了,不知為何會在命案現場出現。

這本雜誌介紹了許多張傑的破案事跡,還將他喻為‘小宋慈’,采用先進的科學方法來替社會除害,為被害者伸冤。張傑研究判斷嫌犯不會將這本雜誌帶到現場,唯一的可能是楊慧訂購這本雜誌,有空時翻來閱讀。

張傑的助手王敏便半開玩笑地說:“主任,說不定楊慧生前就有預感,要讓你這位科學神探來替她伸冤,上天可能安排你來替你的這位仰慕者破案!”

前世的宋慈還多少對鬼神之說有些懷疑,但通過借屍還魂的經曆,張傑並不否認世上有鬼神的存在,但對這些看似巧合的現象,他內心有很深的感慨。

張傑相信楊慧是一位心地善良,含辛茹苦,任勞任怨地照顧弱智兒子的好母親,好好的一家人怎麼會突然被殺,為何如此善良的人會遭到慘無人道的橫禍,社會怎麼會如此不公平?社會正義安在?還有那個該死的閻羅王!

但是張傑不能讓這些感觸分心,而要以實際行動為社會主持公道,來替楊慧老人找到凶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處理案件時,張傑內心常常會有許多感觸,為了破案,他可以做出很大的犧牲,古時就有“大禹治水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時,覺得怎麼有可能,但是自從加入刑警隊伍以後,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經常深更半夜趕到案發現場,還要到警校客串教官,指導偵查,連回家都沒有時間。

張傑常常想自己這樣忙碌,前世今生都如此,究竟為的是什麼?但是看到象楊慧老太太這樣善良無辜的人被殺,就會抑製住內心的感觸,覺得自己一生雖然都在忙碌中過去,但是有機會能夠替天行道,這些犧牲也是十分值得的。

將自己的情緒拋諸腦後,他們繼續在客廳現場搜索。發現沙發前麵的地板上有一份報紙,報紙是攤開來的,好像有人看過,張傑覺得奇怪,為何這份報紙會跑到地板上呢?

另外,報紙是星期六的《N晚報》,這表示星期六下午或晚上仍有人進入客廳,那麼,案發時間應該是在星期六晚上嗎?

報紙是不會自己進入住家的,一定是有人拿進來的。是作案者帶來的還是受害者拿來的?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在處理現場時,偵查鑒識人員要在腦裏不斷地向自己提出疑問,任何一個疑端都要細查其來龍去脈。

報紙這個疑端有三種可能來源,即被害者,作案者或其他人都有可能。如何確定來源,以科學的偵察方法來說就是找指紋。將報紙拿進客廳的人可能會在報紙上留下指紋,但是也有可能有很多人拿過這份報紙,這份報紙上可能有很多指紋,有些指紋可能永遠找不出來源,因為惟有之前留有指紋檔案的人才能比對出來。如果沒有指紋檔案,就無法比對如果無法比對出所有指紋,那該怎麼辦?

還好,他們可以求助現場經驗。張傑一看這情形,很可能是有人坐在沙發上看報紙。而程光失明,根本不可能看一般的報紙。李娟才8歲也不會看報紙。唯一可能看報紙的就是受害者楊慧老太太,而老人家年過70,看報紙一定要帶老花眼鏡,但是沙發和咖啡桌上都沒有眼鏡。同時,如果老太太被襲擊時正在看報紙,客廳一定會很零亂,會留下血跡,但是現場很整齊,也沒有血跡,因此老太太看報紙的可能性並不大。

凶嫌看報紙的可能性呢?凶嫌殺了3個人還有心情看報紙嗎?假如他殺人後再看報紙,一定會留下血跡或血印,但是報紙上並沒有任何血跡或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