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初暖乍寒,這時候,末九的感覺很好,就好比初冬深秋,又不和那時一樣;天氣又開始調皮,人們穿衣脫服不亦樂乎。雖然沒出十五,地裏卻熱鬧,已經開春十幾天了,雨水要到,萬物要複蘇,莊稼須追肥。
莊稼人心都紮在地裏,他們的政治是街頭就著煙卷的小菜,雖然他們不懂得三國兩漢,唐宋明清,卻每每總能用自己的話語娓娓道來,憑你多大學問,也能張口無言。他們關心自家地裏的莊稼比關心中央上心,他們又不開會,也不舉手,也就不至於那麼操心地去研究什麼兩國三亞的關係了,隻要老天賞臉,莊稼給勁。心滿意足。
元宵佳節,燈火通明,煙火璀璨,家家戶戶大門敞開,男人扛鐵鍬背紙撚香拿蠟上墳,女人散燈燒香祈福煮餃子,也有煮清湯玉米的,這叫蜓蜓頭。到吃完飯,放花的鬧鬧騰騰得到半夜,孩子們你追我跑,挑燈籠捉迷藏,撿炮筒子,瘋了一樣。男人呢,出去打牌,女人串門閑嘮。
前半夜,街頭人頭攢動,看花說話,後半夜,隻剩下寥寥風聲。今夜過去,年也就過完了。
老四坐上了去南方的綠皮車,小五背著書包,踢踢踏踏,一步一搖。老三,一邊幫著家裏種地,一邊開始忙著相親了,這可是件大事。
十七,天氣不算好,陰熙熙的,老三正在門口的石滾子上坐著,打東麵後頭門口站著一個老婆兒,兩岔斜眼,短發綠巾,穿著水綠底黃碎長花襖,左手端著個搪瓷大碗抄著個卷子,右手正用筷子上下抄著夾菜,一張嘴就棉炮一樣,又厲害又可笑,“咳呀,你吃穿不愁,給俺幹過啥,就俺家錢多,也不看看,姓李的都不是啥好東西!”
李老太太正從家裏出來喊老三吃飯,聽見這話當時就不樂意了,“啥?!姓李的怎麼你了?姓李的誰不是東西了?就你們家好人多,就你好!你說,誰不是東西?!”
一句話問的老婆兒隻剩下咽饃張嘴,轉身就回去了。
老婆兒罵的是自己的公公,閑氣沒撒出來又被人堵了一肚子火,氣的回家接著罵,解恨了才算完。老婆兒姓楊,年輕時候也算是個人物,不過沒有多少貶義她的意思,她隻對威脅到自己的人大發雷霆,擅長策反工作,嘴裏說話一套接一套,按著損點的說法叫陰損奸詐,好聽的呢,算是老謀深算。(這也不算好聽。。。)隻要她想從你嘴裏知道啥,玩笑著就把你忽悠的團團轉悠。一般人稍不留神就進去了。話雖如此,她做起生意來可是個好手,算賬更不在話下,嘴唇吧嗒吧嗒就能告訴你結果。反過來,她的公公呢,真是個老實到家的老實人,老頭六十來歲,早年日子苦,要過飯,做過苦工,走過些地方,見過些世麵。一生有倆兒子,大兒子早年還送出去過,不過沒多久就又要回來了。自己的老伴也因為有病沒錢醫治,一死了之。話說回來,有錢也不一地能治好,這裏無非就是個態度問題了。娘家來鬧,他沒說話;人指著他議論,他沒說話;兒子從養父家回來,他沒說話;他似乎不會說話,可事實上,他會,隻是他已經不知道說啥了,就這樣,三棒槌掄不出三句話的一個罵人都也不會的老漢,開始了自己的沉沉默默的生活,如無風的湖麵那樣平靜。一過就是好多年。有時候,實在逼急了,他也會生氣,紅著臉麵色嚴肅,低頭不語,出門。幹嘛去呢?去找自己的哥哥。萬幸他還有一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