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0年,69%的美國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為1700萬人口提供食物。這些農民沒有時間幹別的,比如寫書或者開工廠。
但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重大創新(包括拖拉機、收割機、化肥和新的飼養技術)改變了一切。到2000年,僅有1.9%的美國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而我們仍然有剩餘的食物。
通過解放98%的農業勞動力,我們變得更加富裕,而且我們解放的人類能量可以被用於製造車輛、建設城市,以及發明電腦和軟件。
到2010年,36.7%的世界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這相當於32.3億世界勞動力中的11.8億人。同時,美國農業勞動效率進一步提高,僅僅有0.7%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為我們提供食物。如果同等水平的食物生產率能夠在全世界範圍內實現的話,那麼隻需要2300萬人從事農業生產,就可以養活其他人,被解放的11.6億人可以從事比生產食物具有更高經濟、智力或者藝術價值的活動。
如圖10–2和圖10–3所示,全球人類能量的消耗和它的經濟貢獻相比是多麼不平衡。美國的這一數字卻相當平衡:大約1%的農業勞動力貢獻了大約1%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20%的製造業勞動力貢獻了22%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79%的服務業勞動力貢獻了77%的國內生產總值,這幾乎實現了勞動力和生產價值的完美平衡。
全球的數字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過多的人從事農業生產(37%),而如此龐大的勞動力數量不過貢獻了極小一部分國內生產總值(6%)。
如圖10–4所示,美國的生產率和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每個美國工人產出9.3萬~15萬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而且農業遙遙領先,人均產出為15萬美元。對比鮮明的是,全球農業勞動者僅僅貢獻了3800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和美國的差距高達40倍。每年全球製造業和服務業勞動者的人均產出也極少,分別為3.3萬美元和3.8萬美元。
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顯然改變了美國勞動力的分布,從農業到接近80/20的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混合體。它也同樣改變了全球的勞動力分布,但這個過程顯然尚未完成—仍然有很多障礙需要克服。
下一波信息革命就將在各個層麵改變勞動力的分布。移動智能必將提高全球農業和製造業的生產率,同時,它還將更多地影響服務業,消除低效率,用自動化替代低技能的服務工作。正如先前的革命重新分配人類能源並帶來好處一樣,信息革命也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