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四部的合作已有八年,水部的工匠掌握了火炮製造技術。齊仲的學生中也有精通製造的。龍四便安排這些人進入他們的作坊,改進生產工藝。
齊仲見多識廣,龍四任他為大庶長。大庶長在左、右庶長之上,但齊仲天性懶散,再加上年紀已很大了,不願多理政務,因而大庶長便成為了一個虛職。
一日,龍四向齊仲問起了儲備方麵的問題。“我們要儲備多少才合適?”
“儲備多少,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總體上來說,不宜太少,但也不宜太多。”
“具體情況呢?”
“儲備分為兩種:一為基本儲備,它在任何時候都差不多;另一種為應急儲備,則需視具體情況而定。戰爭、災害迫在眉睫時,需大量應急儲備;若發生的幾率一般時,則需中等儲備;發生幾率很小時,則應少量儲備。”
“具體的數量為多少?”
“就糧食儲備來說,基本儲備一般為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總人口一年所需的糧食量。按你們目前的情況,人口總數為十三萬人,一人一年平均約需十二石,因而基本儲備應在七十八萬石到一百零四萬石之間。而應急儲備在需大量儲備時,越多越好,不受限製;需中等儲備時,應急儲備量應為基本儲備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目前情況下,則為在三十九萬石到六十八萬石之間;需少量儲備時,應急儲備量應為基本儲備量的四分之一,目前情況下,則為在二十玩石到二十六萬石之間。”
“目前的情況,應需要什麼樣的應急儲備?”
“現在的情況很微妙:四部元氣大傷,受西蒙威脅,應該不會侵擾水部;西蒙比四部強大很多,但大麗對它們有很大威脅;大麗比西蒙強大不少,但大麗現在兩線作戰。相互牽製之下,水部的局勢還是比較平穩的。中等的應急儲備應該足夠了。”
“達到所需的儲備量,需要多少年?”
“你們過去年產糧食三百多萬石,改種後,至少可產糧食五百多萬石。征收百分之三十的稅收,將會有一百五十萬石,扣去一百萬石左右的開銷,一年可以儲備約五十萬石。因而若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兩三年就可以完成儲備。”
“那幾年後,剩下的糧食怎麼處理?”
“增加人口。”
“怎麼增加?”
“靠自然增長很緩慢,要通過奴隸貿易。在南部狹小的區域內,有二十多萬人。南部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遇到災年,他們必然要向水部求救,同時會拋售大量奴隸。此時,你們持糧購買,增加人口。新增的人口開墾荒地,又可以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如此循環,水部會越來越強盛。”
“戰爭暫時不會爆發,但旱災、水災則保不準,那些緊急儲備夠救濟嗎?”
“你們怎麼救濟?”
“將當年收成全部收歸一起,然後加上儲備,平均分配給給受災者。”
“平均分配不合理,應視情況而定。有足夠餘糧的,應不予救濟。”
“這個‘情況’操作起來,應該會比較麻煩。”
“你們可以通過申請給予救濟,即需救濟者通過軌長申請後,發放部門將他家中所剩餘餘糧全部收集,再給予救濟。這樣家中有足夠餘糧的便不會申請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