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u0018�從古至今,房租都不便宜
周二郎最近特別忙,除了上班打工,他每天下班都要抽時間去看鋪子。他讓行老給他介紹了個靠譜的房產中介,既“莊宅牙人”,中介大哥很熱情,給他推薦了一堆鋪子,分布在汴京城的各個角落。周二郎一開始還興致勃勃的,可是呢,汴京城內的房租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嚇一跳。
“稍微好一些的店鋪,租金太貴了。看來我每天辛辛苦苦起早貪黑,都是在給房東打工啊!”周二郎忍不住跟同事吐槽。
同事說:“這裏是京城嘛,寸土寸金。別說我們了,朝中很多大人不也買不起房麼!大家都是租房一族,一起為房東打工。”
“這倒是。”
周二郎想起,他哥周大郎跟他提過,李郎家的宅院也是租的。不過人家好歹能租豪華的深宅大院,他連租一間像樣的店鋪都愁錢。地理位置好的店鋪租金高,偏僻的鋪子又怕沒人光顧。
周二郎問同事:“你家住在哪裏啊?”
“離會仙樓遠著呢,靠近城門的後街那兒,附近有很多簡陋的院子。像我們這種低收入的平民百姓大多住在那一帶的廉租房。沒辦法,窮啊!我一個人養一家三口,還得攢錢娶媳婦。”
“噢,有印象,我看鋪子的時候去過那邊,確實有些簡陋。那邊租金多少?“
“廉租房的租金不高,一個月五百文錢,我還是負擔的起的。你呢,住在什麼地方?條件好嗎?”
“我和我爸媽住的地方已經出城門了,一間帶小院的草舍,寬敞明亮又通透,租金比城內同等條件的房子低不少。就是太遠了,上班很不方便。”周二郎很無奈,“我下班要走好久才能到家,我爸媽每天大清早進城做生意,一把年紀了還得負重跋涉。”
“打工人不容易啊,我們一起努力賺錢吧,爭取以後能搬到城裏的大房子住。”
“一起努力吧。”
二人共勉了一番。
宋朝房價之高,可不止京城,很多二三線城市也便宜不到哪兒去。當時的百姓大多是租房住的,如《水滸傳》提到,武大郎“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可見武大郎住那套兩層小樓並不是他自己的房子,是租來的。
(北宋)王希孟《千裏江山圖》(局部)
那麼,宋朝的房租到底有多高呢?這個問題得分情況看,私人出租的房屋價格較高,一個月幾貫到幾十貫不等。司馬光在《司馬文正公傳家集》中提到,“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說明當時租房子的平均價格是一個月15貫(15000文),一天的租金就是500文。和當時百姓的收入相比,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