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就心懷嫉妒,甚至是故意找茬打擊,而對於不如自己的人毫不設防,甚至會用一種同情心去對待。利用社交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心理,我們在與別人交往的同時,就不妨多示弱,以避免衝突。古往今來,那些社交能力強、能做大事的人,一般都很善於向別人展示自己柔弱的一麵,從而得以避免很多麻煩。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是其中一位。
八歲那年,在祖母的力挺下,康熙當了皇帝。康熙那時還是一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他的父親順治帝臨死前,命四個滿族大臣輔他處理國家大事。鼇拜雖位居四大臣之末,但他掌握著兵權,並不擴大著自己的勢力。鼇拜不僅性情凶殘霸道,而且有權有勢,如日中天,皇帝簡直成了他的附屬品。
在康熙十四歲親自執政後,鼇拜還是專橫地把持著朝政,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不但小皇帝對他十分畏懼,就連眾大臣也是敢怒不敢言。康熙想除掉鼇拜,但懾於他的權勢,隻好先裝模作樣他用一切時間學習政治,用一切機會實踐政治。同時,他還要做出依然不懂事的樣子,傻玩傻鬧,結果連狡猾的鼇拜都沒有看出他的真實想法。
有一次,鼇拜和另一位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發生爭執,他就誣告蘇克薩哈心有異誌,應該處死。康熙知道這是鼇拜誣告,就沒有批準。這下可不得了了,鼇拜在朝堂上大吵大嚷,卷著袖子,揮舞拳頭,鬧得天翻地覆,一點兒臣下的禮節都不講了,最後,還是擅自把蘇克薩哈和他的家屬殺了。
從這以後,康熙更是下決心要整頓朝政。為了擒拿鼇拜,他想出一條計策。
康熙在少年侍衛中挑了一群體壯力大的留在宮內,叫他們天天練習武術、摔跤等拳腳功夫。空閑時,他常常親自督促他們練功、比武,而且,消息一點都沒有走漏出去。
有一天,鼇拜進宮奏事,康熙正在觀看少年侍衛練武,隻見少年侍衛正在捉對兒演習,一個個生龍活虎,皇帝還在場外指指點點。
康熙看見鼇拜來了,大吃一驚,心想壞了,如果被鼇拜看出破綻,那別說皇位坐不安穩,就連命也要賠進去了。
他靈機一動,故意站起身走進場去,笑著誇獎這個勇敢,奚落那個功夫不到家,說:“來,你和我打一架,看看我的功夫。”一派貪玩的少年模樣。
鼇拜一看皇帝如此胡鬧,心中暗笑,看來這大清的江山,可能是我鼇拜的了。
鼇拜走近康熙,剛要奏事,康熙卻擺擺手說:“今天玩得痛快!
有事先不要說,等我……”。
鼇拜連忙說:“皇上,外庭有要事奏告。皇上下次再玩吧。”康熙這才戀戀不舍地和鼇拜進殿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少年侍衛們的武藝練習得有了長進,鼇拜的疑心也全消除了,這時,康熙決定動手除奸。這天,他借著一件緊急公事,召鼇拜單獨進宮。鼇拜哪裏有什麼防備,騎著馬就大搖大擺地進宮來了。
康熙早已站在殿前,一見鼇拜走來,便威武地喝道:“把鼇拜拿下!”隻聽得一陣腳步響,兩邊擁出一大群少年侍衛,一齊撲向鼇拜。鼇拜被眾少年掀翻在地,捆縛起來,關進了大牢。
康熙用示弱之法,除掉了這個朝廷禍害。
可見,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巧裝糊塗假示弱是避免衝突、保全自己的最佳方法。如果以強硬或故作聰明的態度對待別人,換來的則有可能是更多的排擠、打擊,從而使自己的人際關係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