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明之人必被精明所傷(2 / 2)

曹參當了相國,找了一些老實厚道的人當自己的僚屬,而把原來那些精明幹練之徒全部打發到別處當個小官吏什麼的,然後就開始了“酒肉之治”:相國帶著大家喝酒吃肉,活兒留著以後幹。許多大臣看他如此不務正業,好心想勸勸他,然而,曹相國不等人家開口,就強拉人家一起喝酒,把人家灌醉,直至什麼意見也提不出來了。

這下,惠帝發話了,曹相國欺負我年幼無知吧,咋不管事呢?就使了個計謀,把他叫過來問話。曹參一到惠帝麵前,主動提問惠帝道:“陛下自己覺得您跟高祖比起來,誰高明些呢?”惠帝答:“那我哪裏敢跟他老人家比呢?”曹參又問:“那麼您看我跟蕭何比起來,誰厲害呢?”惠帝答:“老實說,您好像也比不上蕭何。”

曹參於是總結道:“陛下您講得太對了。想當年先帝與蕭何平定天下,明確各項法令;如今陛下您垂拱而洽,我等守職,遵守著不要有什麼閃失就行了,還有什麼好更改的呢?”

於是,曹參就在這樣的酒肉政策中,保全了漢朝初年的政法,不讓虎視眈眈的呂後一黨有可乘之機。曹參為相三年,老百姓歌頌道:“蕭何為相,順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靜,民以寧一。”

當宰相的日飲醇酒,不理政務,不可謂不糊塗;假裝自己本來就是塊糊塗料,索性於糊塗之中求大治,正是曹參的過人之處。倘若這位曹相國偏不服氣,一定要兢兢業業,三天兩頭改弦易轍,幹出點屬於自己的政績,後果將怎樣呢?

有些人,就不懂得曹參這樣的糊塗智慧。新官上任,生怕別人說自己沒有作為,三把火亂燒一氣,結果惹出不少亂子。世界是複雜多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沒有一成不變的事.也沒有一定的不移之規,不可能像想象中那樣涇渭分明。所以我們務必要學會“糊塗”,在糊塗的表象中擦亮眼睛,尋找人生的至上哲理與過人智慧。

我們做人要善於在一些事情上,表現出自己糊塗的一麵,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不如掩藏起自己的精明。畢竟,我們的一生不應該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即便有那個能力,也沒有那個必要。該糊塗時糊塗,該聰明時聰明,正如俗語俗話所言“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就是對小事不一定要斤斤計較,不要耍小聰明,隻在關鍵時刻顯身手。

算盤精明是短視,思路精明才是王道。精明的人一般精明在內心,而不是精明在外表精明是人內心深處的魔鬼,特別是麵對利益的時候,它就會蘇醒,然後變得張狂,我們要學會理性地、全局性地看待問題,高明一些,而不要太精明,總是算計別人,總有一天也會被別人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