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的一些教誨總是縈繞在我們的耳旁。淡泊名利絕不是唱高調,因為隻有你真正做到淡泊名利了,所謂的名利才有可能、有機會接近你。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脫世俗的困擾、紅塵的誘惑,豁達客觀地去看一得一失,真實地對待每一人每一事。
著名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給我們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卡梅隆以善於拍攝大投資的電影而著稱,《泰坦尼克號》就是投資兩億美元的巨作,而《魔鬼終結者續集》和《真實的謊言》也都是投資一億美元的大手筆。
他很會花別人的鈔票,同時也很會替別人賺鈔票,不為人知的是他也很會放棄自己的鈔票。在他還沒有成名的日子裏,為了確保能導演他自己寫的劇本《魔鬼終結者》,卡梅隆連《魔鬼終結者續集》一起用一美元的價格賣給他的製片人。
到了《泰坦尼克號》,由於投入的資金已達天文數字,20世紀福克斯公司要他縮減預算時,他幹脆放棄自己的導演加製片費800萬美元,也放棄了日後的分紅,以此來交換(以今天的票房來看,他的分紅至少也有一千五百萬美金)。因此盡管《泰坦尼克號》創下電影史上的票房紀錄,但卡梅隆本人拍攝這部電影的所得,隻有他的劇本費——不到100萬美元。
在他沒有成名前,我們可以為他放棄擁有《魔鬼終結者》的決心而喝彩,在他享有盛名後,我們可以為他放棄擁有《真實的謊言》的氣度而佩服。但《泰坦尼克號》呢?這肯定是一部他認為會成功的電影,他也早有了充分的本錢和條件來堅持自己日後應得的回報,但卡梅隆卻隻為完成這部電影,放棄前後共兩千三百萬美金的個人所得。
我們相信他是一個真正不計名利,隻為工作而工作的人。這正是淡泊名利的心態。我們經常聽說:名利場上陷阱多。對於名利過於看重的話,你就會整日繃緊神經,挖空心思地活著;同時,你還會心浮氣躁,如負重的老牛般活得太累、太煩。其實,聲名顯赫固然好,權高位重也很誘人。但世上總是平凡的人居多。其中一些人正是因淡泊了生前身後的名利,才拿得起放得下,樂而歌悲而哭活得瀟瀟灑灑。
淡泊名利,就是要我們在麵對生活的山水時能臨風把酒,遇事不驚。當然,淡泊名利並不是老莊的與世無爭,也不是毫無激情的冷眼旁觀,更不是陶氏的隱遁山水、悠然南山。其實淡泊名利是一種內在的胸懷。他是超然塵俗,直追人生真諦的積極態度。
當你做到了淡泊名利這種境界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比以前更容易快樂了。你就會擁有一個更好的心境。天雨人悲、黯然神傷的困惑便會離你而去;無論何時,你都會平平淡淡開開心心。淡泊名利了,你會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活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