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忠告2:人老心先生,防衰首重心(2 / 2)

第二,正確麵對衰老。

衰老和死亡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自然規律,要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消除對衰老的恐懼,坦然麵對和迎接自然衰老。既然人人都得死,我又何必獨怕死!

第三,多用腦。

可以選擇讀書、下棋、玩電腦、打牌等,要記住,腦不衰則全身不衰,所以要有意識地多用大腦。用進廢退,大腦也是如此!

第四,增進家庭和諧。

多和兒女溝通,多與老伴在一起,兒女要多孝敬父母,父母要關心兒女。增添家庭的樂趣,提高家庭生活質量,通過美食、旅遊、遊戲等增進家庭和諧,多進行家庭健身運動,如全家出去郊遊,打打太極拳,練練十禽戲等。

第五,增強健康自信。

要相信自己的健康程度,每年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沒有問題就不要無病呻吟,杞人憂天。

第六,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注意心理保健。

當然,如果能思考一下,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從而,你還能為他人而活著,那麼你就不會輕易消沉,更不會去選擇自殺,所以樹立積極的人生觀是戰勝心理衰老的根本。總之,要避免焦慮、孤獨、自卑等不良情緒,保持樂觀、開朗、向上的積極心態。

第七,給大腦充足的營養。

保證大腦的充足營養,可以防止大腦的軟化,多進食牛奶、瘦肉及含卵磷脂比較高的食物,如蛋黃、魚類、花生、大豆等。

第八,提高適應能力。

老年人可以多到新環境,多接觸新事物,接受新的刺激以增強適應能力,比如多旅遊,多聚會,多看書,多體驗。

阻截心理衰老最好的辦法是:衝出自築的牢籠,走進生活,融入社會。

空巢老人,心“房”不能空

空巢老人,多指子女在國外或外地工作,父母親兩位老人獨守在空曠的大房子裏。可以想見,空巢老人更容易出現心理衰老,而要有效防範,就必須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第一,降低對兒女的期望值。

因為當對兒女的期望太高,卻又不能實現時,往往會導致一種失落感而陷入淒涼境地。比如天天盼兒女回家來看自己,結果隻有在夢中看見,醒來後,隻感到一場空,禁不住潸然淚下。所以,倒不如少想一點,兒女忙事業在外,他們暫時回不了家,就不要老盼他們回來,否則無疑是自尋煩惱。

第二,要學會適應孤獨。

當現實狀況需要你麵對孤獨時,就應該勇敢麵對,盡管孤獨不好,但也不要把孤獨看得多可怕,適應了就好了,沒有必要惶惶不可終日。如果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多做一些公益事業,那麼精神充實,就能很好地適應孤獨。

第三,走出家門,多參與群體活動。

空巢老人要多與人接觸,多參加社交活動,盡量減少獨處,多與人交談,多聊聊天。不要每天都鬱鬱寡歡。生活圈子一定要擴大,不要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一定要勇敢地走出來。要多到戶外活動,多到小區樓下,多到公園散步、做操,呼吸新鮮空氣,在公園裏大家在一起伴著音樂跳健身舞,是老年人最好的運動之一。切莫把自己關在家裏,有條件的,可以結伴去旅遊,換換環境。

第四,立足自我,調整心態。

空巢老人更要善於立足於自我,要會自我化解矛盾,自我寬慰,自己調適自己的心態,立足於自我。越是一個人生活就越是要相信自我,相信自己的力量;越依賴別人,就越容易產生自悲、產生失落感。

第五,老人的住房不宜太空曠。如果老人的住房太寬大,更容易增加心理的空曠感,不如住得滿一些。房間多的可以通過可靠的途徑出租出去,盡量不要讓老人守著大的空房子,也可以養養小貓、小狗作個伴。

空巢老人,生活可以自理的,就一定要自強,相信自己的能力,降低對他人的期望值。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此十二少,乃養生之都契也。多思則神怠,多念則誌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多語則氣爭,多笑則傷藏,多愁則心懾,多樂則意溢,多喜則忘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治,多惡則焦煎無歡。此十二多不除,喪生之本也。”——陶弘景《養性延命錄》

陶弘景是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家、煉丹家,晚年隱居茅山四十餘年,壽高八十多歲,頗有威望,被稱為山中宰相。所著《養性延命錄》闡述了豐富的養神理論和方法,提出:靜誌安神必須提倡十二少,戒除十二多,對於養生防病有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