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忠告17:沏一壺香濃的養心茶(1 / 3)

中國古代民間喜愛的攝生養心療法

靜坐:靜坐是我國古代養生一絕,無論儒家、道家、佛家都喜歡打坐。儒家把靜坐稱為“坐忘”,認為靜坐可以忘掉人間欲望。佛家稱為“坐禪”,認為靜坐可以戒欲、可以成佛。道家將靜坐稱為“坐丹”(內丹修煉),認為靜坐可以凝精煉炁。靜坐可以幫助人入靜,可以淨化心神,如果再配合深而柔緩的呼吸,那就可以起到對五髒輕撫的作用。

靜坐不僅可以靜心養腦,還可治療各種心理疾患及心身疾病。每天隻要有五分鍾靜坐就可以見效。

靜坐方法:兩腿放鬆,自然入座;兩眼半閉或全閉;做緩慢而深的呼吸;將氣從鼻緩緩吸入胸中,引氣從人體正中下行,將氣行至下丹田(肚臍下3寸)停留一陣,此時讓大腦一片空白,或想一件美好的事,所謂以一念代萬念,然後做深呼吸,5分鍾後睜開眼睛,搓熱雙手洗麵即可。

垂釣:我國是一個垂釣大國,很多的人喜歡釣魚,尤其是中老年喜歡垂釣的更多。因為垂釣可以幫助人入靜,可以幫助陶冶性情。一方麵,池塘邊、小溪邊、河邊空氣流通;另一方麵,垂釣時需凝神靜氣注視水麵,使心跳柔緩,血壓舒降,因而對高血壓、心動過速、失眠……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更何況回家後還能喝上鮮魚湯,其作用可謂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之?

散步:中國人最喜歡散步。“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告訴老百姓擱下飯碗就應該出去蹓蹓,足見民間對散步的喜愛。散步的最大的優點是心身都放鬆。一家人出去散步,說說笑笑,還可增進感情;和友人一起散步,更可交流信息。散步時配合合理呼吸和擺臀動脖,效果將更好。

快慢交替的散步,再配合深呼吸及擺臀動脖,可以起到養心健身雙重作用。

現代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支持療法

心理支持療法是心理療法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醫生的權威、淵博的學識及恪守使命來調動他們的心理資源,激發他們的心理潛能,提供精神支持幫助患者度過心理難關。心理支持療法要求醫生必須有同情心及愛心,而不是冷漠和麻木。心理支持療法可以采用談心、聊天等方法,通過心理交流幫助病人找到病源,心理支持療法必須盡量調動患者的資源,比如親友、同事、鄰裏,幫助他們恢複正常心理狀態。

心理支持療法的關鍵在於抓住病人的心理矛盾。

時空心理治療

所謂時空心理療法,就是幫助患者心理定位,幫助他們走進現實,擺脫對昨天的遺恨和對昨天的憂慮,還要提醒患者,他就在此時此地,並沒有在他惶恐的地方。

比如患老年抑鬱症的人,每天隻是沉溺於過去的回憶中,對今天卻感到厭惡,仿佛隻有昨天的世界,沒有今天的日子。若發展下去,會加重他們對現實的不適應,甚至想自殺。可以采取旅遊、到親友家居住一段時間,或是多組織娛樂、聚會等,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回到現實世界。

時空心理療法,是幫助患者從迷惘中回到現實的一種獨特而有效的方法,其奧妙是讓患者擺脫誤入的天地,回到現實世界。

矯正認識心理療法

所謂矯正認識,就是幫助患者糾正被他們曲解了的認識,幫助他們走出誤區。這種方法又叫認知心理療法,目的在於幫助他們轉換認知角度,走出困境。比如,某單位的一個員工,因一次遲到被他的上司點了名,這本來隻是例行抽查,但他卻認為是這個上司跟他過不去,故意找他的碴,便耿耿於懷,後來終於發展到對那上司當眾質問,最後被迫辭職。辭了職也就罷了,沒想到,他幾次麵試都沒有通過,結果他就認為是那個上司暗中作祟。不斷的錯誤認識,使他的心理矛盾日益強烈,終於做出了打傷那個“仇人”的錯誤行為,而犯了法。這就是偏離正確認識,而沒有得到及時調整的惡果。

認知治療尤其適於思維上愛走極端的人。

還原心理療法

就是幫助患者還原到讓他產生痛苦的那個情景、那個場麵,然後幫助他淡化,幫助他認識,扭轉他對這件事的看法,令他不再被那件事所困擾。

脫敏心理療法

這是一種幫助患者切斷惡性條件反射形式的不良心理的療法。首先找到對患者的惡性刺激源,然後針對患者的逃避心理,將刺激源少量多次的讓患者接觸,這樣逐漸消除他的恐懼感。中國有句話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情況就要讓他看蛇,通過“一次恐,二次懼,三次四次不再怕”的道理,幫助他逐漸脫敏,逐漸淡化心理恐懼。

脫敏治療可以通過和病人一起玩遊戲、做實驗的方法進行。

下麵我說一個心理遊戲:一個小女孩,因為在黑夜裏聽到雷聲被嚇壞了,她母親說,以後,每到夜裏,她的小腿就發抖,甚至抽搐。醫生告訴她的母親,可以和她一起做脫敏遊戲,就是天黑下來後,讓小女孩的父親把小女孩及她的母親的眼睛蒙住,讓她們各在一個房間裏,然後,女孩的父親開始放雷聲錄音,轟隆隆……

頭兩次,小女孩嚇得哭了起來,連續做了幾次後,小女孩不怕打雷了。

她媽媽又讓她獨自坐在屋裏,給小女孩做了幾次把眼睛蒙住的遊戲,問她還怕不怕黑暗和雷聲?她笑著回道:“媽媽,我不怕了。”

脫敏遊戲可以幫助病人治療心理障礙,抹去留在他們心理上的惡性痕跡,尤其適用於少年兒童。

森田心理療法

森田療法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人森田正馬教授創立的心理療法。這個療法的宗旨是對各種症狀漠然視之,聽其自然,愛怎樣就怎樣。不用為自己出現這些病症擔憂,也不用焦慮,更犯不著恐怖。

一句話,對於自己出現的這些神經症,不把它當回事。就是從心理上對這些困擾自己的症狀不屑一顧。可以通過安排患者一定的工作任務或學習任務,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森田療法可以在門診治療或住院治療。

森田療法的原理和我國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謀而合,目的是幫助患者從心理上漠視這些病症,從而達到淡化並最終淡出的效果。

森田療法非常適用於神經官能症及一些神經性失眠、厭食等。

自律訓練心理療法

這是德國舒爾茨醫師在1905年創立的一種自律訓練方法。方法是讓患者通過一些動作,幫助自己進入要睡眠狀態,然後達到調整心態的目的。

具體是讓患者通過默念一些語句:如:“心靜下來”,“呼吸平靜”,並配合做一些動作,慢慢的,病人就會出現釋放大腦蓄積能量的症狀,如抖動、下沉感、旋轉……

自律訓練心理療法與我國氣功療法相近。對高血壓、心動過速、哮喘、性功能障礙……有一定效果。

生物反饋療法

生物反饋療法就是通過一些電子儀器,測知自己的心電反饋、血壓反饋、腦電反饋、肌電反饋……把人的血壓、心律、腦電等顯示給病人自己,讓病人自行調整自己,達到自我控製作用。

生物反饋療法對高血壓、心動過速、失聽、冠心病……有一定療效。

“世隻知有勞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為病,正不少也。逸乃逸豫,安逸之所生病,與勞相反。”——清代陸九芝《世補齋醫書》

《世補齋醫書》是一部醫學叢書,為清陸懋修(字九芝)撰。分正集、續集,正集為作者自撰,計6種,33卷。作者在這裏提出,過度安逸和過度勞累都可以使人生病。

《周易》調養精神和諧身心的智慧

和諧是心理養生的最高境界

《周易》有一句名言:“保合太和……萬國鹹寧”。“鹹”就是“都”、“全部”,是博大、包容的意思。《周易》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也就是這個道理。“和”的含義是和諧、中和、謙和、和美。“保合”是保持住和諧的狀態,“太和”是最高的祥和狀態。“保合太和……萬國鹹寧”指隻要保持住最高的和諧狀態,社會和美,天下所有的國家就都能安寧了。

怎樣才能做到社會和諧?

第一,人人都要寬容。《周易》提出“君子以容民畜眾”,就是說隻要人與人之間互相寬容,社會才能少矛盾,才能和諧。

第二,人人都要謙和。《周易》提出“和為貴”,就是人以和為珍貴,《周易》提出“君子以虛受人”,就是說每個人都要互相謙讓,不要互相攻擊才能很好相處。

第三,人人都要與時代同步。《周易》強調“與時偕行”,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與時俱進”。

《周易》思想是心理養生取之不竭的源泉。

《周易》是講“和諧”的,而“和諧”的規律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天人合一”。

《周易》高度強調“天人合一”,例如它有一段名句,說:“仰則現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又說“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指認識事物,必須天地人整體合一,人與天地自然和諧相處。

“天人合一”的和美狀態實際上是人與“天”相應,“天”在傳統文化的概念裏,有些內涵和現在所謂的“自然規律”相似。換句話就是強調人與環境相處時必須符合自然規律。

“天人合一”的和諧還是整體層麵的和諧,自然和人是一體的,是整體的,人與社會、與家庭、與他人都可以在整體上著眼去看,都是整體的,所以和諧。人既要順應天時,更要與時代合拍,這樣才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