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蜀漢政權的南部屏障(2 / 2)

不置州縣,顯然不符曆史原貌。但是蜀漢采取的夷人理夷事政策,被後世各朝代效仿,慢慢產生出特殊的羈廉製度。羈廉者,籠絡不使產生異心是也,實則為來去任便,彼此不相幹涉。羈靡製度是中央玉朝在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地區實行的特殊製度,即在內屬中央玉朝的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地方,撤銷朝延安置並派員管理的地方政權而另設羈庸州,朝廷遙領,實際行政管理權由當地民族上層執掌,隻在名譽上臣服中央王朝。最終,土司製度將羈靡製度繼承和發展到了極致,很多地區一直盛行至新中國成立。諸葛亮平定南中後的興義地區,在之後的漫長曆史歲月中,許多時候就是羈靡製度、土司製度興盛的地域。

諸葛亮死後,群擁郡中普裏(今普定)僚人反,蜀漢後主令濟火討平,使兼領其地。濟火因年歲已老,將普裏地讓與其伯父慕克克之子墨柏。這樣,慕克克、慕濟濟這一母所生的兩兄弟,第二代分三支,即墨柏普裏的普裏播勒支、墨柏留其別子著仍居糠的激支和慕濟濟支的濟火閩支。這三個支係,間支時弱時強,逐漸強大,世係完整,經曆八十五世。墨柏留其別子仍,居澈的激支仍能保持,成烏撤部,經曆六十二世。墨柏普裏播勒支,長子下傳,其後日益衰弱,以至無跡可尋,複為閩支的分支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