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待到重陽日(1 / 3)

秋天的氣息越來越濃,金風送爽,落葉繽紛。沁蘭惦念起今夏已回了上海的姐姐沁芫一家三口。集燕堂簷下的燕兒也遷徙南飛,沁蘭眼巴巴地望著窗外小燕子盤旋告別的身影,心中很是不舍。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

課間休息沁蘭一出教室,就見青青順著遊春往這邊走來。沁蘭快樂地拉著她的手下了石坎,在天井裏的石凳上坐下:“告訴舅舅、舅媽,星期天我們去看望外公、外婆,今天爹爹已在籌配過節果品禮物。”

青青卻謹慎地說:“沁蘭,我就想去找你呢。這幾天媽媽都愁死了,父親每天早出晚歸,甚至徹夜不回,說是時局緊張。”說到這兒青青還環顧了四周:“媽媽囑咐我和哥哥言行要特別留心。爺爺還說,哪天得請姑父、姑母過來商量下,如果中秋過後有何變故,大家就到呈貢避避。”

沁蘭心靈,聽了就感覺事關重大,趕緊點頭稱是:“青青姐,我會小心轉告爹娘星期天早些過去。”

看見先生拿著書走過來,兩人匆匆道別分別回教室上課了。

天剛蒙蒙亮,沁蘭兄妹二人就梳洗清爽,跟著爹娘往登華街大舅家裏去了。舅媽似是已在等候,外麵手才碰上門扣,裏麵就開了門:“姐姐、姐夫,快請進吧!”舅媽看上去有些憔悴,才等姐夫、侄兒父子倆忙著把攜帶禮品搬進院門,她隨即伸頭左右看了看,就又把院門閂得緊緊的。

過天井進了客廳,沁蘭外公、外婆也已正襟危坐,老人和沁蘭兄妹噓寒問暖後,舅媽讓他們上樓和青青兄妹一同看書。舅舅一臉疲憊這時才從樓上下來,清瘦的身形依舊一襲長衫整潔傲氣。

舅媽滿腹委屈低頭道:“辛苦姐夫、姐姐給操心置辦了過節物品。嘉鳴不就是給官府做個文書,現今卻宣稱恐不能贍養堂前父母,為主義將拋家棄口。這中秋節我還真不知怎樣過了。”

沁蘭剛上了幾凳樓梯,聽了不忍又轉身下來,輕輕揉著舅媽背膀安撫於她。

大舅恭敬地給爹娘、姐姐、姐夫鞠躬行禮,感慨萬千地開了口:“承父母恩寬,修得滿腹經綸;蒙嬌妻厚愛,坐擁子女合歡。唯恐日後不能盡孝高堂、供養妻兒,情非得已也。”歎了一口氣,他又接著說:“鄙人追隨中山先生倡導之‘三民主義’多年,深諳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之道。而今順應領袖精神之感召,炎黃大地以軍事舉義此起彼伏、前赴後繼,我必定將堅持信念自始至終!”

有道是:“遍地腥雲,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舅舅笑容淡淡:“嘉鳴做個比喻,或者能使父親、母親、姐姐、姐夫豁然開朗。承載革命的風帆,早在風雨飄搖中啟航,隻有戰勝驚濤駭浪,勝利之彼岸即可拭目以待。而中途放棄隨波逐流者,不過等於作法自斃。”

沁蘭見長輩們麵色凝重,更不敢言語。沒想到外婆輕輕撫了撫花白的兩鬢,發了話:“嘉鳴吾兒,爹娘年歲已逾花甲,哪能不唯願兒孫繞膝共享天倫?更指望吾兒平安坦蕩,爹娘才能舒心頤養天年。其實為娘也想得再清楚不過,人生亦如乘舟上路,如吾兒已下不了這趟船,為娘哪能逆天阻擋!”

沁蘭見母親拉了外婆的手,關切擔憂油然於表:“娘,您寬心些啊!嘉鳴隻是執著於公務暫時無法自拔而已。雖說二弟也遠在南洋暫無歸意,我和直卿侍奉父母也在情理之中。”

沁蘭父親冷靜搭腔:“嘉鳴,難道說雲南革命黨人也將舉義嗎?今春廣州起義結局慘烈,雲南舉義勝算能有幾成?萬不可重蹈無謂覆轍!”

“雲南舉義有待時機。姐夫有所不知,年初總督李經羲慧眼識得少年英雄蔡鬆坡,現清廷已任用其在滇操練新軍,此人審時度勢且義薄雲天,尤其智謀超群,呼聲甚高。一旦時機來臨,推舉此人統領革命軍,起義勝利將勢在必得!”

話說到此,沁蘭外公低沉發問:“那這蔡鬆坡豈不是恩將仇報,要革李總督的命!”

“父親,此為勵精圖治、順應潮流之舉!”

“舅舅,新軍和清軍真的要打仗了嗎?”沁蘭實在憋不住就怯怯地問。

“就要快了!但是沁蘭知道此番話語萬萬不可傳揚。”大舅說著拍拍沁蘭窄窄的小肩膀,沁蘭懂事頷首言是。

外公依舊神情暗淡:“摧枯拉朽青史浩蕩!然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何者為義?何者為勇?何者為雄?何者為烈?何者為民族?何者為私己?”

“黃花崗英傑淩轢萬古的勁氣,鐵骨錚錚已然浩氣長存!催國人警醒於酣睡沉醉!”舅舅的語氣慷慨激昂。

外公清清嗓子,但聲音還是有些沙啞:“好個攬箭於弓,不得不發;破釜沉舟,一戰而燼。孫先生何以而言‘寂寂黃花,離離宿草’。”

“廣州之役天人不利,新軍尚未發力,革命者以弱力攖強鋒。至於勝敗之數,就毋待蓍龜。然今之滇府群英薈萃、將星雲集,講武堂師生意氣風發,一朝發難必定勝券在握。”舅舅眼中透著信心,

“大丈夫涉足江湖,豈能風平浪靜,但求吾兒恃天恩祖德,遇事逢凶化吉!”外公擺擺手傷感嗟歎:“想古往今來,灑盡一腔熱血隻隨雨打風吹去;他日黃袍加身者,不知何人也。”

“素來衝鋒陷陣乃兵家天職,但凡舉兵發難,嘉鳴吾弟切不可妄自縱容書生意氣,應自保安危為重。待有所動靜,吾弟必須先行示意,我與你姐會妥善照顧爹娘、弟妹和孩子們,事發前轉至呈貢安安生生休閑避風。”沁蘭父親語重心長。

沁蘭外公這時搖搖頭苦笑道:“這樣好啊!到時正好能和我老親家喝個一醉方休,天南海北聊它個痛快!”

“金馬聘光而絕影,碧雞倏忽而耀儀。”古老的神話中傳說,酉年中秋日逢秋分於酉時,昆邑即現“金碧交輝”之勝景。然日月躔度,須經甲子而始有此一日。追溯十四年前光緒之丁酉,昆明人士有幸目睹天降佳境者無不津津樂道,故而孩童們也夢寐以求親臨瑞符呈祥。

中秋之日,猶顯風平浪靜氣象,清晨蘇直卿帶著慶晟去到“吉慶祥”挑選各色糕餅,備齊茶點貨品。晚飯吃過,蘇氏茶莊即開門迎客一如往常。沁蘭把自己和沁茗發辮梳得美美的,陪伴著父母上茶莊並以幫襯。

月出青雲端,恰似瑤台鏡。三市街忠愛坊到金馬、碧雞兩坊,延伸至雲津、東寺夜市一帶,往昔總是張燈結彩、車馬喧囂。今夕卻顯得門庭冷落鞍馬稀。雖賞月休閑者絡繹不絕,數來多為市井居民,兀自悠閑、無聊打發之態。茶莊生意清淡,已在沁蘭父母意料之中,蘇直卿已吩咐夥計,看著光景早些收拾打烊。

沁蘭姐妹倆在櫃台前的那張小茶桌上比比畫畫,說得津津有味:“那年酉正初刻二分,果然兩個坊影出現於地麵。金馬坊影為月光映襯較淡,但清晰可見。初時相隔二丈有餘,然而不到兩分鍾之久,兩影交輝。但一經結合,便又漸次消逝。”可遇不可求的交相輝映,令兩個女孩悵然若失。

酉時過後,來了幾起文縐縐的讀書人趁秋涼品茗,茶莊裏今宵少了輸打贏鬧的錦衣紈絝者,略顯清冷安靜。

茶客將散,沁蘭幫忙收拾茶盞,抬眼卻見有過一麵之緣的楊四爺和秋岑立於門前,沁蘭甜甜問好:“四老爺、秋岑姐過節好!快請進來喝茶呀!”

“沁蘭,正好正好!我家四爺還怕找不到地方解憂呢!”

蘇直卿趕緊起身從櫃台旁迎出來:“久仰了,楊四爺!中秋賞光,請進請進!”吩咐夥計上香茶和點心。

皎白的月光下,秋岑似乎一如平日明豔,楊四爺除了光鮮體麵的穿戴,落寞蕭瑟卻溢於言表:“蘇老板,豈敢豈敢!我夫人和沁芫親如姐妹,早該登門拜訪。久違久違!”

沁蘭父親讓夥計把茶莊店門掩了,並打發先行休息。然後他饒有興致地說:“楊家與蘇家非一朝一夕之交,今日逢佳節,又有幸與四爺謀麵,恰好應了‘竹窗留月夜品茶’的心意。”

“蘇老板,幸會幸會!四海鹹來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楊四爺屬性情中人,一拍即合。

袁氏看楊四爺由秋岑攙著歪歪斜斜落座,猜測已是酒喝醉了。忙說:“莊上備著葛根花和竹茹,待我調製來給四爺解酒。”

“姨,那就煩勞您了!”秋岑邊說邊整理了一番:“沁蘭、茗茗快來坐,一起喝茶吃月餅,陪老姐解解悶,姐煩啊!”

“茗外風清賞月影,壺邊夜靜聽鬆濤。”那楊四爺本是借酒消愁,此刻,有親親尊者、天真小兒在身旁洗耳恭聽,一時間口若懸河、直抒胸臆。

他絮絮叨叨,從家中提督老父先前如何殫精竭慮為清廷分憂,兩袖清風造福同鄉開始講;繼而談到其兄長當年在貴州披肝瀝膽推行變革,維新失敗被貶還鄉,厚德載物操持同鄉會;之後輾轉說他曾少年輕狂東渡留學日本士官學校,學成歸來輕巧入仕,雖玩物喪誌、不思進取,也坐擁豪宅、錦衣玉食。須臾眨眼間幾番風雲變幻,驀然回首業已日薄西山。

很多年以後,耄耋之年的楊四爺猶記起,他賴以飫甘饜肥、醉生夢死的清王朝,瀕臨覆滅而苟延殘喘之際的中秋夜,他貿然在蘇氏茶莊怨天尤人、望洋興歎。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公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0月27日雲南騰越打響了第一槍,國民革命軍高舉五色旗,滇西邊陲戰火燎原。10月30日農曆重九夜幕初降,北教場槍聲驟然大作,南教場隨即響應,起義軍直搗五華山總督府及軍械局。昆明城內硝煙彌漫、烈焰衝天,血雨腥風中淒厲的彈片劃破夜空,驚破了古城遺世獨立的靜謐和昏睡百年的迷夢。至次日正午陽光普照,昆明全城得以光複,革命軍活捉了雲貴總督李經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