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燕語如斯(1 / 3)

“五一”勞動節的清晨,集燕堂裏一番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天才蒙蒙亮,世唯和義珍就帶動起新搬入這所院裏居住的七戶人家,清理出攜帶而至的些許破爛家什,徹底打掃這所院落所有旮旯裏的舊塵,然後又挑了無數擔井水,連著院子遊春上的石塊、石階和院落裏花草樹木都洗刷一新。

秋岑一麵抹著窗欞一麵對著沁蘭說:“看來興出個勞動節就是要讓全中國的人都學會勞動。其實,咱姐倆哪天能不勞動。你看,這義珍就是不一樣,會帶動著大家幹活兒,難怪能帶著工人鬧革命呢。沁蘭,我看啊,這世唯以後都得聽這媳婦兒的。”

“四嫂,新社會了,可是講究夫妻平等和睦相處。勞動節是勞動人民的節日,意義在於讓大家知道勞動是神聖光榮的。”沁蘭一麵忙著灑掃一麵和秋岑隨意聊聊;

“如今這新社會,我們可是落伍了。本來還說給世唯好好張羅婚禮喜筵什麼的,誰知人家隻讓領導主持講幾句話、開個會、吃幾顆糖就算辦完婚禮了。今後,我這米線館不開了,我真是沒用了。”秋岑的話語有些失落;

“四嫂,你都六十多歲,今後國家安定了你安安心心養養老,不是挺好的。現下建新小學收歸國家,更多有為的年輕人進來教書做事,我也辭去不做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世唯讓我下一步料理家務,支持他們全心全意地為國家做貢獻。”沁蘭心裏隻要孩子們好就足夠了。

時下,整所臨安會館已由國家接管,集燕堂有了專門的門牌號。房管局在居委會的協調下,集燕堂裏安置進來了七戶新的鄰居。當然不外乎還都是附近多少打過交道的,舊時臨安同鄉人。大家風趣地互相寒暄,是前世修來了造化,今生才得以共同擠在一個院落裏生活,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於是,這一場子人何不更是親親熱熱地稱呼相處。

此時,沁蘭一家搬至院落東南角的通道處,如今封了通道後用板壁搭起改建成房屋; 秋岑則入住端頭那間無窗的小屋。畢竟國家處於建國初期,為了所有貧苦人家有安身之所,哪有未嚐不能克服的困難。沁蘭記起義珍幼年初次來到集燕堂的時候,站在這通向正大殿大院的通道處說過:“這古建築太過華麗氣派,不時常走的過道,怎麼也修得像座宮殿。”

沁蘭心裏浮起感慨,就和兒媳說笑:“義珍,這回可是遂了你的心,住進了宮殿。”

義珍一麵幫著世唯裱板壁,心無城府地笑了起來:“媽,是啊!我心裏一直有一座裝滿幸福祥和的宮殿,今生今世我都不會放棄對它的追求。”

世唯站在木凳上,用刷了糨糊的白色紙張仔細地裱起粗糙的板壁,這樣看起來屋裏顯得清潔美觀。聽了義珍的話也爽朗一笑,說:“好!等把這窮日子過出甜味來,我們就再把好日子過出韻味來!”

沁蘭看那板壁空蕩蕩的,就想起紫曦送來的兩幅字畫,說是袁淩臨去台灣前委托送給世唯作為結婚禮物的,賞之為名家手跡繪出竹、菊高潔,掛起頓覺蓬蓽生輝。

直至正午時分,大家終於把這所半個世紀以來,承受太多了硝煙塵埃的集燕堂弄得纖塵不柒,煥然一新。這時,街頭的大喇叭裏播放起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歌曲:

“太陽出來照四方

毛主席的思想閃金光

太陽照得人身暖哎

毛主席思想的光輝

照得咱心裏亮

照得咱心裏亮

主席的思想傳四方

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張

男女老少齊參戰哎

人民戰爭就是那

無敵的力量

無敵的力量 ”

院子裏十幾戶人家此時開始生火做飯,炊煙嫋嫋一派和美熱鬧。午飯過後,義珍和世唯難得可以約著一起出去逛街,看看節日氣象。臨要出門前,沁蘭拿出澍生曾經買給她的那塊手表,拉過義珍的手就給她戴上了,微笑著貼心地說:“義珍,娘沒有什麼好東西送給你。這塊舊表你戴上做個紀念,隨時看個時間,工作起來方便!”

義珍低頭看那金燦燦的手表,尤其精致漂亮,看似也並未帶過幾次,雖然她喜歡卻不免顧慮,便婉言說:“媽,這手表看起來很昂貴,也很珍貴吧?我不能要,您自己留著戴吧!”

“義珍,媽誠心送你,你就不要違了這份心意。如今我閑居在家,這表於我無用。收下吧,好孩子!”沁蘭握住義珍的手,真心疼愛兒媳婦。

沁蘭特意交待新婚燕爾的小兩口今日出去就玩個開心,不要老記掛著她。雲南剛剛解放,政府著手理政,社會環境複雜,世唯身為警察,整治清理任務尤為嚴峻; 義珍在昆明市紡織廠也身兼數職,技術革新迫在眉睫。所以兩人成家後,好不容易逢節日才得空聚在一起。

五月裏,院裏的花花樹樹開始茂盛,燦爛的日光下鳥語花香。午後,院子裏安靜下來,年輕人都湊熱鬧上街過節去了。沁蘭看那唐仁祥也是難得在家,就順著遊春往著他家裏去了。來到門口,正在裁衣服的小玉抬起頭來趕緊招呼:“五嬸,快進來坐。”

“小玉,大兒子今年要上學了嗎?這會兒孩子們都出去玩了吧?”沁蘭和小玉隨口拉著家常;

“五嬸,難得過來坐嘛。”唐仁祥放下手裏搗鼓的修理活計,臉上笑眯眯的;

“他唐大哥,聽說你進工廠上班了。我今天過來是有事相求。”沁蘭聲音低低地說;

“五嬸,公私合營,能進工廠很好。有事請直說,能辦的我盡量去辦!”唐仁祥為人精細,起身出門轉一圈才又回來落了座;

“他唐大哥,我想請你打聽澍生的消息,快兩年了他一去不來。隻是想知道他和女兒是否平安而已。圓圓應該上中學了,不知他父女二人還好不好!”沁蘭掩飾不住心傷還是紅了眼眶;

“五嬸,五爺回滇多年,毋庸置疑自是擁護和平起義之流。隻是改朝換代之際,是非黑白難以分辨,凡夫俗子安知禍福。五爺有恩於我,我心裏也掛牽著。等我尋機一定問個安好過來。”唐仁祥誠懇作答,沁蘭心裏多少有了些安慰;

“她唐大哥,那我隻有拜托你了!你知道世唯年輕氣盛,怨記著澍生不顧念我,無論如何都不肯和自己父親修好。”沁蘭堅強的外表下藏著無法釋懷的苦衷。

微風驚暮坐, 臨牖思悠哉。

開門複動竹, 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 稍沾階下苔。

何當一入幌, 為拂綠琴埃。

進入夏季天色就是亮得早,世唯、義珍早已出門上班去了。沁蘭一番灑掃完畢,取了身上的圍裙準備上街買些菜蔬。看見院裏枇杷樹繁葉下又是金果碩碩。好幾家的小男孩都起得早,跟著那小玉家的老二爬樹摘枇杷吃,有幾個則拿著彈弓在樹下“啪啪”地射擊。沁蘭擔心那樹太高摔了孩子,就趕緊勸阻:“小老二,小心爬樹摔了!今天叔叔下班回來,讓他用竹竿給你們棟熟的打下來,那才好吃呢!”

在廚房忙碌的小玉也忙著出來吆喝兒子,那小兒機靈聽話,從樹上滑下對著沁蘭說:“楊五奶奶,說話算話,叔叔回來就讓他打果子!”在院中打了兩個筋鬥,就帶著一窩小弟弟到對麵小戲台上打豆腐塊去了。

秋岑這時出了屋見了也笑起來,上了年紀看這許多小娃娃們逗樂,哪有不開心的。沁蘭正要出院門,就見拐彎處出現一個步履蹣跚、衣裝襤褸形似乞丐的老頭,佝僂著背脊、塌拉著腦袋。看那瘦高身形感覺眼熟,隻聽見身後的秋岑驚訝萬分的聲音:“楊老四,你竟然會有今天!”沁蘭立刻也認出真是楊四爺潤生,心下大為不忍,快步跨出門檻下了台階,叫聲“四哥”就攙扶著他進到院裏來。趕緊給他搭了凳子在遊春上坐下,他喘息著說道:“這會館周圍見縫插針蓋了諸多房舍,讓人連院門都摸不著在哪兒了!”

楊潤生悠悠地喝完一盞茶,終究是見了故人,就把這些年潦倒的境遇盡數推心置腹地倒了出來。十多年前,他破落回建水守著祖業過活,如那楚氏勤謹持家,足以維持恬淡度日。誰知楊潤生年事漸高,楚氏更加輕浮還嗜賭成性。雲南就要解放前,她居然偷出老宅房契押了賭債,然後跟人消失了。楊潤生流落建水街頭也半年多了,終於厚起老臉轉回昆明臨安會館尋個落腳之所,並就此向秋岑悔過自新。那楊四爺死纏爛打、說得掏心挖肺,秋岑雖哭紅了眼睛,但無論如何也不肯收留這楊老四。直到驚動了誦經念佛的大嫂慕容,出了屋來。看那瀟灑風流、揮金如土楊四爺已和往昔天壤之別,慕容便看破紅塵般一臉的悲憫,搖搖頭說:“老四啊,我今日尚且不說你揮霍放縱,敗完了祖宗家當; 隻說你榮華享盡,也總得受些罪了!”說完又板著臉對秋岑說:“你在楊家清燈孤守了這許多年,又何苦呢?故人不散,廝守晚年,今世冤孽今世了。都是暮年之人圖個顏麵,難道還想鬧得天下人都來看笑話!”秋岑自覺辯駁不得,就此忍了氣吞了聲,和那楊潤生又擠在一間黑屋裏過上日子了。

轉眼已是霜降,秋就要向著冬去,草木也將泛黃。沁蘭把做好的飯菜溫在灶邊,就坐在遊春之上看著庭前花開花落,年年依舊; 天邊雲卷雲舒,去意無留。“楊五嬸,一起進屋吃飯吧?”院裏多數人家都開飯了,世唯和義珍還沒到家。沁蘭客氣著:“兒子、兒媳還在路上,就快回來了!”她總在秋時已暮、燕子飛盡的黃昏,思量紅塵煙火裏的絲絲微溫……

院門口又有人行色匆匆,是那經常獨來獨往的唐仁祥,今日他一股腦就來到沁蘭身前,沁蘭忙起身把他引進屋裏遂掩上了門,他才小小心心從懷中掏出書信一封,恭恭敬敬遞至沁蘭手中,出去時又謹慎地隨手把門關上。

沁蘭覺得此刻滾燙的思念已灼傷了狂跳的心,她按捺著胸口湧起的陣陣酸楚,顫抖著點燃桌上那盞小油燈,熟悉的字跡躍然映入眼中……

“沁蘭吾妹淑鑒:

別來已逾兩載,思念與日俱增,唯願吾妹安好無恙!悔不及當初癡愚粗暴,與妹和睦中徒生隔閡,貽誤了箴言。時日漸往,吾心早生愧疚,然偏執驕傲未前往坦誠致歉。近日頓悟妹雖清高孤傲,多年來卻以溫婉怡吾之跋扈,而吾沉溺於夢想之追逐,從不曾體恤妹深情厚義,想來心中甚為慚愧。許久以來吾不堪冷落清秋,恣意借酒澆愁,致舊傷新病纏身; 所喜得圓圓朝昔陪伴,圓圓性情與妹相仿,乖巧貼心慰籍吾之寂寥感傷。

將心比心,如今霍然了然妹雖然執傲,心中也必定諒解吾之過往。然時至今日,以吾之窘迫處境卻無法再與妹相會,再續今世之約。從此後咫尺亦天涯陌路,悲莫悲兮! 有道是,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吾自學生時代起即追隨中山先生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之‘三民主義’,奮勇直前致力於中華民國政權的建立和統一,毅然投身於推翻封建君主專製和捍衛民主共和的革命戰爭之中。吾戎馬一生始終篤定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夢想,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如海市蜃樓覆滅般破碎坍塌。而今,吾亦深信不疑中山先生手創之國民黨,從辛亥革命起、護國、護法、至北伐成功,乃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曾經曆盡艱辛、前赴後繼,待塵埃落定必將功在千秋。時至今日,對於畢生所付出,吾亦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