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家族超度——大化壯族超度亡靈的民族誌研究羅彩娟(2)(3 / 3)

我曾經很想把廣西的各種道經整理彙編起來以便流傳,但需要很大的人力、財力,無法完成,加上原來整理好的大化這一帶的道經,被掃除六害活動時沒收完了,隻好罷手了。道公的一番話道出了超度亡靈在當地的流行以及這種活動的演變。與其他地方或民族不同的是,定皇屯的超度儀式常常是把一個家族中的所有死去而未超度過的族人的靈魂放在一起超度,可稱之為家族超度,本文將以該屯一個韋氏家族的超度儀式為例來陳述家族超度的過程。該家族要給7個已去世的族人靈魂進行超度。而這七個亡靈中有五男二女,他們去世的時間也不一樣,最早的一個是1943年去世,最晚的一個是2002年去世,他們去世的年齡也老少不一,最老的一個是82歲去世,最年輕的一個僅有27歲就去世了,而且還留下一個當時不到一歲的孤兒。他們的具體情況如下表:死者姓名性別去世時間陽壽生前職務死因在家族中的身份韋世祥男194336務農與人爭土地受毒箭射傷而死按名字的排班來說,“瑞”字班是“世”字班的兒輩,“漢”字班是“瑞”字班的兒輩。

韋世高和姆林是夫妻,韋瑞仁是他們的兒子。韋漢清是姆旺的長孫,“世”字班中,世祥是大哥,世高排行第三,世福排行第五,老二、老四已去世多年,已得到超度。

古時,壯族女性沒有名字,隻在生了孩子以後,人們才叫她“姆×”,這是壯話的音譯,意思是“××的母親”。韋世高男199082務農老邁病故姆林女198877務農老邁病故姆旺女198776務農老邁病故韋世福男199858務農,生前曾是黨員腦血栓韋瑞仁男200258工人,年輕時當兵肝腫大韋漢清男1995827務農心髒病。當然,給這七個亡靈進行超度的主角是道公和師公,但他們各司其職,道公主要是通過念他們的經文來懺悔為亡靈超度,師公則既唱唱本,也時歌時舞。在做道場中,“道公設壇裝掛佛像,憑佛誦經,懺悔超度亡靈,均按一定的儀式喃喃有聲。師公則多頌唱長篇唱本,其中重點是《二十四孝書》,時歌時舞。有的扮演死者,有的扮演子女,按一定的道德標準演死者生平事跡,動作常雜詼諧滑稽,使淒涼中也有幾分熱鬧。”但在實際操作中,道公占主導地位。家屬們在道公和師公的指導下進行相應的活動,幫助道公、師公完成超度。家屬的每一個舉動都是聽從道公、師公的指揮的。

在正式舉行超度活動的前一天,死者的家屬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該家族的人們把他們家門前的一塊空地打掃幹淨,用樹木、竹席、布料、塑料紙等搭起帳篷,作為道公和師公的活動場所。一共有三個帳篷,中間一個是靈堂,村民在這裏擺放幾張桌子,在桌子上並排放置七個靈牌和七個亡靈的遺像。並在靈牌前各放有一碗米飯,一雙筷子,酒、糖果等供品。在桌子的後上方掛幾條稍長的格子布,象征田塘,是五穀豐登之意。如此一來,這些帳篷就把該靈堂一分為二,在桌子的另一麵地上整齊地擺放著七副用白紙做成的棺材,分屬七位死者,其中四副棺材上各貼有一張長條的綠色紙,代表死者在臨終前已經有60歲或者60歲以上;另外三副貼紅色的紙條,代表死者沒到60歲已經去世。所以說,綠色或紅色成了區分死者年齡的象征。這個靈堂兩頭的帳篷分別是道公和師公掛神像,擺放道具、法器兼他們休息的地方,可稱之為“文案”。另外,在喪場的附近,人們在地上插上了7棵“搖錢樹”(即“錢旛”)和5座“寶塔”,它們都是用紙做的,7棵搖錢樹分別給7個亡靈,5座寶塔分別給5個男性亡靈。

第二天,也就是開始舉行超度亡靈儀式的這一天(儀式為期三天三夜),孝子孝孫們一大早就已經戴孝了。男女有別,男的頭戴白帽子,腰間紮一條白布,而死者的親生兒子必須在紮好的白布條餘下的兩截(背部)打結,右邊打一個結,左邊打兩個結。若死者沒有兒子的,其兄弟可代之。其餘親屬不用打結。女的除了在腰間紮白布條外,在頭部也紮一條稍短的白布,以取代白帽子。其他非直係親屬隻須在左手臂上方係一條白布即可。但這還不算是正式穿上了孝服,那要等到當天下午才穿,這是道公們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