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表明,一座6~8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年節省柴火2000公斤以上,相當於一戶農民一年少燒1/3的柴火;用沼液、沼渣做肥料種植的水果,可提高糖度0.5~1度;用沼液、沼渣種水果,每斤水果成本為0.1~0.15元,比使用化肥、農藥種植水果的成本0.6元降低了約0.45~0.5元。這些都給恭城縣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的效應
恭城縣1983年至2003年主要指標發展分析
(1)人口
1993年比1983年人口增加了2.96萬人,這十年人口增長了12.12%,年均增長1.21%。2003年比1993年人口增長0.57萬人,這十年人口增長2.08%,年均增長0.21%。恭城縣的人口增長速度已經明顯下降。
(2)國內生產總值
1993年恭城縣國內生產總值比1983年增加了30511萬元,這十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00.8%,年均增長30%以上。2003年比1993年增長了123843萬元,這十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304.6%,年均增長30%以上。二十年來恭城縣的經濟增長保持在30%的速度快速發展。
(3)農業生產總值
1993年農業生產總值比1983年增加了21122.9萬元,這十年農業生產總值增長247%,年均增長24.7%。2003年農業生產總值比1993年增加了88719萬元,十年農業生產總值增長299%,年均增長29.9%。恭城縣的農業生產在二十年中,以高於20%的速度快速發展。
(4)水果產量
1993年的水果產量比1983年增加了4.07萬噸,這十年的水果產量增長1453.8%,年均增長1454%。2003年的水果產量比1993年增加了32.18萬噸,這十年的水果產量增長了739.8%,年均增長74%。由於1983年水果種植還不是恭城縣的經濟支柱產業,水果產量基數小,所以第一個十年間的年均水果產量增長速度比第二個十年間的快將近一倍,而第二個十年水果產量增加的絕對值遠遠比第一個十年水果產量增加的絕對值高。
(5)沼氣入戶率
1993年的沼氣入戶率比1983年提高了53.36%,年均增加入戶率534%。2003年的沼氣入戶率比1993年提高了31.3%,年均增加入戶率3.13%。二十年的沼氣入戶率增長變化中,第一個十年的增長速度因為基數小顯得沼氣普及工作效率高,而第二個十年中,政府要向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村民推廣沼氣使用技術,工作難度更大。第一個十年沼氣入戶率提高的速度比第二個十年快幾乎一倍。
(6)森林覆蓋率
1993年的森林覆蓋率比1983年提高了23.5%,2003年比1993年提高了6.48%。第一個十年裏,年均森林覆蓋率提高2.35%;第二個十年的年均森林覆蓋率是0.65%。這表明恭城縣開始實施生態農業時,自然環境得到顯著的改善。
在對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時,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恭城縣在實施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的二十年來,除了人均耕地麵積與水稻種植麵積減少以外,其他各項經濟指標均以較快速度發展。這二十年農村推廣使用了化肥、機械、水利、電力,引進了優良水稻、豬和水果等品種,特別是沼氣技術的推廣使用,加快了水果產量提高的速度,沼氣入戶率提高的速度與水果產量增加的速度水平相當。生態農業的實施,極大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農業產量,改善了農民生活,社會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高速發展。
二、齋公坪自然村的生態農業
(一)生態農業的發展曆程
實施生態農業以前,齋公坪的村民主要使用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種植農作物。一般冬天砍樹,次年農曆二月放火燒山,火滅後開始開墾,開墾的土地種的都是旱稻、紅薯、玉米、山芋等作物,土地種植兩年後就棄荒,然後再擇新地,重新開墾。一般人們不對荒棄的土地采取水土保護措施,任由其自然生長,等過了三四年,荒棄的土地上長滿了野生植物,又會回來重複開墾種植。這種刀耕火種耕作方式到70年代逐漸減少使用,到90年代正式退出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