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民族旅遊中文化的表述及真實性問題——龍勝細門紅瑤旅遊的發展(3)(1 / 3)

首先是理論上。本研究以廣西龍勝縣紅瑤村寨旅遊開發中暴露出的問題——文化表述與真實性的研究為切入點,深入到目前為止尚顯神秘的紅瑤村寨裏進行比較長期的田野考察,遵循的是人類學傳統的民族誌研究方法,體現人類學理論與當代社會傳統文化變遷相結合的訴求;而且,這也是一個對目前紅瑤社會因為旅遊開發而出現的文化涵化現象研究的有益嚐試,這既突出人類學的獨特研究視角,又展示其學術研究的應用價值。其次,在實際操作中,本研究將加深我們對旅遊開發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傳統族群社區文化發生不可逆變化的認識,提高我們處理這類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我們在未來少數民族旅遊開發中,能更好理解和把握旅遊發展可能會給當地族群帶來的各方麵影響和衝擊,關切現實、關切民生的學術才是最有力量的。

方法:首先是對資料的收集。本研究主要采取人類學傳統的參與觀察法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田野工作方法,在立足於自己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同時,也部分參考地方性文獻和有關統計方麵的資料。其次,在研究和分析資料中,以主位分析法為主,客位分析為輔,在特殊情況下加強客位分析。在材料收集和研究中,力求做到寫作態度嚴謹、嚴肅和客觀。在寫作體裁上,以人類學傳統民族誌記錄為主,輔以自己對田野調查材料的分析與研究,以及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和思考,力爭使自己的研究具有一定開拓性和前瞻性。

田野工作方麵:2003年8月,筆者花了一個多月左右時間,走遍龍勝紅瑤所有已經開發和即將開發的旅遊點,並選好調查點。2004年春節,筆者在調查點做了一個多月實地調查。2004年6月上旬到8月上旬,筆者在調查點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工作,基本完成田野調查任務。2004年10月下旬到12月初,筆者又去調查點做最後補充調查,至此,田野調查工作全部結束。

(第二部)分田野工作點的背景材料

一、龍勝紅瑤簡介

族源和遷徙:目前國內有關龍勝紅瑤研究的材料還不很多,專業研究人員比較少,由龍勝縣民族局牽頭,縣裏一些紅瑤老同誌編寫的《龍勝紅瑤》一書,是一本龍勝紅瑤研究的比較全麵、詳盡的書。

龍勝紅瑤是瑤族中曆史悠久的一支,由於年代久遠,史料缺乏,關於龍勝紅瑤的族源,我們隻能根據現存的、紅瑤曆史上傳下來的《大公爺》(遷徙歌)以及口頭傳說來探索。一般認為紅瑤的族源是多元的,還有部分從壯族同化而來。而從壯族同化而來的,則主要集中在泗水鄉細門村的韋姓紅瑤,傳說他們的祖“公爺”逃難自南丹縣韋家村,來到細門後就娶了當地紅瑤婦女,以後才變成紅瑤,不過他是“娶”而不是“上門”,所以他的姓就一直保留下來,現在,細門村每個村民小組都有韋姓紅瑤。

根據《瑤族曆史與文化》的論述,瑤族是我國曆史上遷徙較多的民族之一。關於紅瑤遷徙有許多傳說,如和平鄉紅瑤《遷徙歌》雲:“討親講盤古,還原講公爺,因為漢王人乖計巧,人強計應,人不安生在處,拋土離鄉,漂洋過海”。宋人範成大《桂海虞衡誌·誌蠻》記載:“徭本五溪盤瓠之後,其壤接廣右者,靜江(桂林)之興安、義寧、古縣,融州之融水,懷遠縣界皆有之。生深山重溪中,椎髫跣足,不供征役,各以其遠近為伍。”可見,早在宋代,紅瑤就已經生活在現在的龍勝這片土地上了。

人口分布:龍勝紅瑤有人口13000多人(1999年統計),占全縣瑤族人口25000多人的58%。分布的地理環境,大部分是居住在縣境東南方位的越城嶺支脈之一、海拔高度1916米、俗稱“福平包”(山峰)周邊森林茂密的山穀、山腰;隻有少部分居住在桑江上遊兩岸地勢較低平的地方。其居住地周邊大多與漢、壯、苗寨鄰近,也有的與盤瑤寨鄰近,有的還與壯寨交錯。紅瑤居住地行政區劃分屬:和平鄉的中祿村、大寨村、小寨村、江柳村、龍脊村、金江村、和平村,共5341人。泗水鄉的周家村、細門村、潘內村、馬駱村、泗水村,共6223人。馬堤鄉的馬堤村,1504人,江底鄉建新村,400人。

語言:紅瑤語言分為山話、平話。山話屬於漢藏語係苗瑤語族苗語支的“布努語”,平話屬於漢語方言之一。操山話的分布在和平鄉大寨村、中祿村、小寨村、江柳村各寨,龍脊村的七星寨,金江村的黃洛寨,和平村的大坡,泗水鄉馬駱村的上下大塘、半界共5802人。操平話的分布在泗水鄉的周家村、細門村、潘內村、馬駱村各寨;泗水村的達岸、界頭、洪家、從包、衝口寨;馬堤鄉的馬堤村各寨;江底鄉建新村矮嶺寨共7198人。山話、平話由於語言支係不同,兩者基本上不能交流。

有學者指出,平話紅瑤講一種與漢語土話相接近的漢語,與分布在湖南江華、江永、藍山、雙牌和廣西富川、恭城、鍾山、灌陽等縣的平地瑤講的語言基本相同,當地不少漢族也講這種話,語言學家稱這種語言為“湘南土話”。在龍勝,操山話的紅瑤一般都能聽懂並且會講平話,而操平話的紅瑤一般都不會講山話,彼此隻能用龍勝話(桂柳話)交流。而有研究人員認為,紅瑤山話裏的中古音和上古音保存的比較多,有可能是源自中國曆史上唐宋朝時期的話,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