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民族旅遊中文化的表述及真實性問題——龍勝細門紅瑤旅遊的發展(4)(1 / 3)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離細門不遠的白麵紅瑤寨。當年參加白麵紅瑤寨旅遊開發的一位現任龍勝旅遊公司負責人告訴我:“那時縣裏麵比較重視白麵紅瑤寨,為讓他們多賺錢,還專門幫他們編排紅瑤歌舞展示。旅遊公司先後也投了十幾萬進去,那時十幾萬是很值錢的。”他又說:“當時修路,搞停車場,培訓舞蹈隊員等,哪一樣不是手把手地教?”筆者有機會分別詢問了幾個當時參與此項工作的同誌,他們的說法都基本相同。後來白麵紅瑤寨發生的情況與黃洛紅瑤寨的幾乎如出一轍,更嚴重的是,由於演出質量嚴重下滑,前幾年還發生過桂林的旅行社集體抵製去白麵紅瑤寨的情況,“當時搞得縣裏麵相當被動。”一位旅遊局的負責人說。他最後說:“你現在可以親自去白麵紅瑤寨看看,他們現在的收入比以前紅火的時候不知道下降多少,現在是後悔了,可又有什麼用,牌子都砸了。”

這至少說明,龍勝從1985年開始因勢利導的發展旅遊,從前期的自發旅遊發展(1985—1992)中可以看出,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還存在不足。所以後來縣裏麵就強調了以政府主導旅遊發展(1993年至今),在進行旅遊開發之前,前期準備工作一定要走上正軌,一定要按照旅遊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來建設。在這個大形勢下,細門紅瑤寨的旅遊開發就翻開了新的一頁。

(一)初期的選擇工作

細門紅瑤寨1998年下半年開放接待遊客,而前期準備工作1997年就開始了。現在縣旅遊公司負責人說:“當時這條路上還有幾個紅瑤寨可供選擇,但是從旅遊角度出發,我們和桂林的旅行社的同行看後都選擇細門。”在和他交談後可大致概括出:一是細門的交通方便。寨子就在公路邊不遠,不用爬很高的山,不會使遊客過於疲勞,方便各種年齡段遊客,這樣無形中就加大了遊客流量。二是細門的紅瑤風俗保存得比較完整。如當地建築、服飾、傳統習俗等;特別是它周圍環境,人為的破壞痕跡比較少,觀賞性比較強,有一定視覺效果。三是細門群眾內部比較團結。寨內外矛盾少,民風淳樸,老實聽話,方便有關政策的執行。四是細門地勢安全,視野比較開闊,所以在後來的討論中一下就選擇了細門。

(二)各方麵的加入

也許有前麵白麵紅瑤寨開發旅遊後曾經日進鬥金的榜樣,所以細門群眾的積極性就不難想象了。不過與很多人想象不同,開發旅遊實際上是一項高投入的產業,並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那麼簡單,特別是對於起點比較低的地方就更是如此。從下麵一些單位的投入看,有些是城市裏人無法想象的。由於此寨是由龍勝縣旅遊管理部門和縣旅遊公司直接管理,所以先期就是嚴格按旅遊接待標準進行了規劃。

龍勝縣旅遊公司和龍勝縣旅遊局幾乎是一同成立,一直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前幾年才分的家,所以,前幾年旅遊公司要開展各項活動時是享有很多便利的。1997年,細門組結合全縣的文明村屯建設活動,向泗水鄉申請了28噸水泥進行寨內地麵的硬化,縣旅遊公司也出了4噸,由寨裏群眾出工出勞建設。1998年,縣旅遊公司認為硬化得還不夠,又出了3噸水泥。2000年,縣旅遊公司出了6噸水泥、2000元現金,安裝了消防設備。此外,由龍勝縣旅遊局和縣旅遊公司共同投資了四萬元左右修建了旅遊環保標準廁所,出了6噸水泥建設停車場等,“我們是靠水泥來搞旅遊”,縣旅遊局一位同誌開玩笑說,不過這確實符合當地實際情況。這是基礎設施硬件建設方麵。另一方麵,由縣文化局、縣旅遊公司民俗風情表演部等單位對寨裏群眾進行了歌舞培訓等,“當時不知道有多難學”,寨裏群眾告訴我,“現在看起來跳得那麼好,那是因為天天都要跳的原因。”“現在看起來還是很差,她們水平太低,很難提高了。不過也是這種‘土’才吸引遊客,好了別人還不相信。”縣文化局當時教她們的一位女同誌說。由於是以上單位進行了先期規劃投資,因此此寨的旅遊收入分配大致劃分如下:縣旅遊公司、寨集體、各農戶。其中,旅遊公司主要是負責客源和與旅遊相幹的事物,如組織客源、處理旅遊投訴、培訓歌舞等。公司主要是以門票收入為主(成團20元/人,散客30元/人)。村集體收入主要是:集體工藝品的銷售收入(集體購買的各種金屬工藝品、各種民族特色織物等)。農戶收入:油茶費、表演中的小費、客人的小費、銷售自製刺繡的收入等。

總的看來,由於前期工作充分細致,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這個寨市場運作較成功,客人滿意度高,幾年來基本實現零投訴,桂林以及龍勝的旅行社更願意發團過來。由於細門紅瑤寨的開發成功,2000年,龍勝縣旅遊管理部門和縣旅遊公司又同樣開發了離細門不遠的三門紅瑤寨,現在,凡是去龍勝看紅瑤的遊客基本上就是進這兩個寨子。

二、權力部門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