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前麵提到的那樣,列恩、布魯納等特別指出了國家權力的介入在旅遊表述中的決定性作用。當然,這也不能脫離我國基本政治的結構。根據龍勝有關方麵提供的資料顯示,龍勝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廣西重點扶貧攻關縣,經濟發展相對落後。2003年,全縣GDP9.46億元,財政收入86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4元,這些主要經濟指標自己跟自己比呈高速發展,但遠遠低於全國、全區和桂林市的平均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加速扶貧攻堅步伐,已是全縣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紅瑤旅遊產品的推出
龍勝縣委宣傳部2003年7月給桂林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及各外來新聞單位和有關專家學者的《實施旅遊扶貧,造福各族群眾——龍勝各族自治縣旅遊扶貧工作的報告》中,作為對龍勝旅遊產業的回顧和展望,有這樣一段話,“必須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和民俗旅遊資源優勢及與桂林旅遊的輻射作用,逐步把旅遊產業辦成龍勝的龍頭產業。基於這樣的認識,縣委、縣政府做出了旅遊扶貧的重大決策,重新調整自治縣旅遊發展規劃和‘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把旅遊與扶貧有機結合起來,作為龍勝旅遊開發和扶貧攻堅工作的突破口。”在談到怎樣開展工作時,報告指出:“為了建立強有力的工作機製,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戰略,製定和執行旅遊開發優惠政策,協調各有關部門積極主動為龍勝旅遊開發創造寬鬆環境,並在資金投入上對旅遊扶貧予以支持。”
龍勝縣的旅遊開發起步低、時間短、產品粗放,如果隻是簡單推向市場就不可能有競爭力,因此在推出產品時就突出三大特色,即“自然景觀、民俗風情、生態和扶貧”。報告指出:尤其宣傳上,要以“天下一絕”的龍脊梯田為載體,推出龍勝縣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俗風情。“在手段和方法上是利用各種傳播媒體進行廣泛地宣傳;聘請廣告公司進行包裝推銷;舉辦大型專題促銷活動等。如,每年十月的紅衣節就是專門為了紅瑤而搞的一項重大旅遊宣傳活動,並且,縣政府還打算把這個活動搞成一個品牌來加以宣傳推廣。”決策部門對紅瑤旅遊的旨意,由此可見一斑。
對於細門寨在這樣的紅瑤旅遊景點,縣裏旅遊管理部門則根據全縣旅遊線路規劃的安排,重點突出遊客眼中的紅瑤民族特色,主要是:長發表演(如果要拍照的話,遊客一般會自動給一些小費),紅瑤各種織物的出售,喝油茶(2.5元/杯)以及出售各種紅瑤銀飾。這樣就與縣裏其他旅遊景點,如銀水侗寨侗族大歌、龍脊壯寨的龍脊梯田等,組合成一個兩天一夜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旅遊線路。
(二)具體措施
龍勝旅遊局《2004年龍勝旅遊宣傳營銷計劃》中強調,根據龍勝旅遊總體規劃市場調研報告,龍勝旅遊在遊客內心的本質形象認知中的主要載體是龍脊梯田、溫泉和少數民族風情。因此,營銷主題選擇以梯田為核心的物質載體,以“五彩民族”為核心人文載體,從經常需求和顯示資源的實際出發,涵蓋了龍勝核心旅遊吸引產品。此外,龍勝縣這幾年多次邀請中央和省(區)、市電台、電視台到龍勝進行旅遊實地采訪,使龍勝多年來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的上稿量名列桂林各縣之首。在中央電視台播放介紹龍勝旅遊發展的就有《峰回穀疊話龍勝》、《龍脊梯田》(電視散文)、《走進紅瑤》等專題節目和大量旅遊新聞節目。其他還有:請民俗風情旅遊點從業人員參加廣西旅遊“大篷車”,申報並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紅瑤“長發村”,一年一度龍勝三月三民歌節、紅衣節,舉辦關於龍勝旅遊發展的專題研討會等。
作為細門紅瑤寨,除前麵提到的與縣旅遊局和旅遊公司共同修建的基礎旅遊設施外,還和縣旅遊公司共同成立細門旅遊工作管理小組,以處理細門寨裏有關旅遊方麵的事情。筆者在寨裏還看到該小組與縣旅遊管理部門簽訂的一份“旅遊質量保證書”,這份保證書有4頁,裏麵的內容很多,主要是以寨裏的衛生、環保、歌舞質量、旅遊設施維護、旅遊行為操守等內容為主,裏麵有些責任甚至細分到了如各家廁所清潔,表演服飾的式樣、件數、搭配,甚至於每次演出的人數等等,實在令人驚訝。
由於這些年細門紅瑤寨旅遊的開發在龍勝縣是屬於比較成功的,所以一些政府部門在對外宣傳表述時也會充分利用這個載體來突出體現本部門本單位的不同利益訴求。如,筆者在細門田野考察中就正好碰上了由龍勝縣委承辦的“全市(桂林)組織工作分析會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交流會”,細門紅瑤寨當時就是一個分會場,口號是“圍繞旅遊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在會上廣為散發的資料上的前言是:“該組從1999年開始開展文明村屯創建活動,發展民族旅遊,在開展文明村屯創建活動和開發旅遊過程中,黨小組和黨員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此外,筆者在當地一些政府部門中也看到,縣司法局對紅瑤村寨的送法下鄉宣傳,縣委宣傳部的紅瑤旅遊扶貧、紅瑤女童重新上學等的宣傳照片、圖片等,都是在細門紅瑤寨裏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