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對民族旅遊的可持續
發展提出的意見和建議1990年,在加拿大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與會者提出了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促進了全球範圍內倡導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新潮流。可持續發展的三個主要原則是:
生態可持續。指發展要與對基本生態進程、生物的多樣性與生物資源的維護協調一致。
社會和文化的可持續。指發展要提高人們對其生活的控製能力,這一能力的提高要與人們的文化和價值觀相協調,並維護和增強地區的個性。
經濟可持續。指發展能取得經濟效益,資源能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便能造福子孫後代。
在我們前麵的論述和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民族旅遊要得到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在維護當地文化的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當地群眾和遊客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追求。使它既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後代人的利益並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但現實上,民族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往往還需要在對政治、經濟和宗教等等複雜問題權衡得失的基礎上,做出艱難的選擇,這就需要旅遊權力部門在進行旅遊規劃和決策時比傳統的眼光要看得更寬、更遠。
一、科學發展觀
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規劃、開發和經營應該是當地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護戰略的組成部分,不應該把它割裂開來,這和我國政府目前大力提倡的“科學發展觀”是相一致的。應該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對旅遊產業加以計劃和管理,應該特別重視對目的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保護並以恰當的方式加以利用。同樣,少數民族旅遊的規劃、開發和經營應該是跨行業的和綜合性的,應該提倡政府、企業、當地民族的積極參與,使大家都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使大家都能分享旅遊發展帶來的成果,在這一點上,細門寨的三方辦旅遊情況倒是給我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二、提倡主旋律
遊客、旅遊權力部門、當地群眾都應該遵循一定的道德標準和其他原則,尊重目的地的文化和環境、尊重目的地的經濟模式及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行為等,特別是對於遊客和旅遊權力部門而言。從前麵我們對遊客們在細門寨的表現來看,我們現在是有點過於放大了旅遊的休閑娛樂功能,如一味地強調“情歌”的對唱,異化當地紅瑤傳統文化的“背新娘”節目,這些都過於追求在感官上的刺激,卻忽視旅遊活動的其他作用。其實旅遊活動除了休閑娛樂作用外,它還具有很多的功效在裏麵,如學習、求知、探險、修身養性等功效,如歐洲青年一般都把外出旅遊生活看做是自己學習、求知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甚至把它看成是自己邁向成人的標誌,就是在現在,還有不少的歐洲青年都這樣做。另外我們現在大力提倡開展的紅色旅遊等,突出的都是旅遊方麵的積極意義,我們顯然是忽略了這樣的旅遊主旋律。
三、相互尊重
在現在的中國,對農民問題的求解,拚的不是學問的多寡,不是閱曆的深淺,拚的隻是對常識的認識和尊重。無數事實證明,沒有任何專家學者,比農民更關注自己的處境和利益。應當讓農民廣泛參與管理事物,而不是讓少數精英們壟斷決策的權力,讓他們來代替農民規劃發展前途。在少數民族文化旅遊的開發實施過程中,尤其應該讓當地群眾了解有關的信息,以便他們能從自身和集體的利益出發,盡量多的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並影響開發的方向和效果,而不是隻由少數旅遊權力部門來“代表”他們的利益。在這一點上,我就比較讚同細門寨的旅遊開發,從前麵的敘述來看,雖然龍勝的旅遊權力部門占據主導地位,但在開發之前和之後都比較的注意經常和當地群眾進行討論,並且也采納群眾的不少意見,如門票收入的結算分配,環保廁所的占地,變換“背新娘”節目的一些內容等,所有這些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四、科學的規劃和監督
這裏可能比較引起爭議的是,在任何旅遊開發重大項目開始之前,我們都應該對當地環境、社會和經濟的綜合規劃進行分析,由於各地的情況不同,並不是任何一個有特色的地方都適合搞旅遊或有發展旅遊產業的潛力。我們必須仔細研究旅遊開發的不同類型及其與現在的資源利用方式、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的關係。我們一再強調“以人為本”,對於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少數民族旅遊開發而言,以人為本就是應該以旅遊接待地的居民為本,而不是以匆匆而過的遊客為本,因為他們才是那裏的真正主人。當然也不是說遊客就不重要,而是我們應該分清楚主次關係,另外,在旅遊開發和經營的各個階段,應該自始至終的實施一個細致的評估、監督、審計和協調計劃,以便當地群眾和其他參加者能充分了解事情的進展情況,以便能夠對各種變化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