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西歐又掀起了北極探險熱,各國航海家們先後駕船駛入喀拉海域。瑞典富商奧斯卡?迪克森從商業的角度考慮開拓東北航道可能帶來的利潤,他主動出資裝備了一艘大型帆船,聘請諾登舍爾德為首的科學考察組開赴北方海域。1875年,諾登舍爾德順利地穿過喀拉海,繞過亞馬爾半島,抵達東經80‘20‘、北緯7530’處。8月中旬,他們到達葉尼塞灣入口處的一個小島附近,並發現對岸有一優良港口,諾登舍爾德就以瑞典富商的姓氏將它們分別命名為迪克森島和迪克森(港〉。盡管此行順利,但在遼闊的北冰洋中帆船的速度太不盡人意。1876年,諾登舍爾德利用俄國黃金商西比利亞科夫提供的資金租賃了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船隻,重新組建了一支探險隊。1878年7月4日,他率“維加”號蒸汽船和“勒拿”號帆船,從瑞典哥德堡啟航,進入巴倫支海後直駛東方。在這從無前人航行的處女航道上,諾登舍爾德小心翼翼地東行,穿過水下淺灘和無名氏島群,記錄下大霧迷天、浮冰漂流等自然現象,於8月下旬繞過亞洲最北角——切留斯金角,沿泰梅爾半島東南行駛,到達勒拿河河口。在東經162。附近的海麵上繞過一座巨大的冰山,一帆風順地航行在東西伯利亞海,穿過德朗海峽,駛進楚可奇海。9月28曰,氣溫驟然下降,“維加“號被凍結在離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海角隻有200餘公裏的科柳欽灣附近的海麵上動彈不得。麵對一片茫茫的堅冰,諾登舍爾德一籌莫展,隻能忍受著呼嘯的北風、漫漫的冬夜和死一樣寂靜的煎熬,等待9個月之後夏季的到來。
1879年7月18曰,被封凍了10個月的海麵開始解凍,水手們歡欣雀躍,張帆啟錨,完好無損的“維加”號開足馬力向白令海峽急駛。當船過白令海峽時,船上禮炮齊鳴,以紀念人類首次打通北冰洋東北航道這一難忘的曰子。然後諾登舍爾德取道日本橫濱、中國廣州、錫蘭,穿過蘇伊士運河、直布羅陀海峽,於1880年4月返回瑞典。斯德哥爾摩市民連續數周為他舉行慶功會,國王奧斯卡封他為男爵,俄國彼得堡科學院授予他國外通訊院士,他的著作被譯為多國語言,廣為傳播。不少國家以諾登舍爾德的姓氏作為地名命名,有位於喀拉海東南的諾登舍爾德群島,加拿大有諾登舍爾德河,挪威有諾登舍爾德半島。更引人注目的是,人們把位於泰梅爾半島與新西伯利亞群島之間的廣闊海域命名為諾登舍爾德海(今拉普捷夫海〉。
北冰洋西北航道的開拓者阿蒙森
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因打通通往北極的西北航道並兩次飛越北極而對北極探險作出了傑出貢獻。
北極地區是一片冰雪茫茫的北冰洋,要到達北極必須要幵辟航道。1878年7月21日至1879年7月20日,瑞典探險家諾登塞爾德用整整1年的時間打通了沿歐亞大陸北岸的北冰洋東北航道,被人稱為“北極寵兒”。但北冰洋的西北航道到19世紀末一直未打通。
1903年6月,阿蒙森率領一支6人組成的小型探險隊,乘坐47噸的單桅帆船從挪威出發。他們橫越北大西洋後,沿格陵蘭海岸向北,經巴芬灣進入蘭幵斯特海峽,繞幵北美大陸北部的無數島嶼,曆時3年多,於1906年9月經白令海峽,駛抵美國的舊金山。至此,400多年來人們夢寐以求的北冰洋西北航路被打通了。
直到今天,北冰洋的西北航線由於冰山和浮冰多,地形複雜,航道狹窄,沒有被大量使用。但阿蒙森幵辟了西北航線後,北冰洋的航線就沒有禁區了。
1925年5月21日,阿蒙森帶領5名隊員,分乘2架“杜尼爾”式飛機,從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向北極飛去。
飛機很快消失在北方的天空,不久就和地麵失去了聯係。人們都以為阿蒙森他們葬身在冰雪之中了。沒想到幾天以後,一架飛機又飛回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從機艙裏走出6個精疲力竭的探險者,正是阿蒙森和他的隊員。原來,飛機起飛後,中途迷失了方向。這時飛機的燃料油已消耗過半,隻好被迫降落在北緯88°、西經10°20’的地方。一架降在雪地上,另一架降在冰湖上。四周全是冰山,要重新起飛必須給飛機開辟一條起飛的跑道。6個探險者為了生還,赤手空拳地幹了起來。經過20多天的努力,他們奇跡般地搬掉了約500噸的積雪,幵辟了一條起飛跑道,6人乘坐一架飛機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