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裏克?庫克到達北極點的時間要比皮爾裏早將近—年。可是,官方卻把登上北極點的桂冠陰差陽錯地戴在了皮爾裏頭上。庫克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不公正的待遇,令公眾對庫克同情和支持,人們稱他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
1865年,庫克出生在紐約一個貧苦家庭裏,自學成醫的他,26歲那年,偶然從報紙上看到皮爾裏準備去北極探險的消息,消息立刻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並產生了要當北極探險家的念頭。不久,他真的成了皮爾裏探險隊的一員,這可以說是他一生中的轉折點。
1893?1906年期間,庫克曾親自組織了兩次格陵蘭探險,又在比利時南極探險隊當過兩年醫生,還隨皮爾裏進行了一次格陵蘭探險。他曾兩次攀登阿拉斯加的最高峰——麥金利峰,並於1906年獲得成功。
1907年,庫克在格陵蘭西岸探險時,被千裏冰封的迷人景色所陶醉,從而牢固地形成了攻克北極點的決心。他和一名德國青年魯道夫?弗蘭克留了下來,準備從此完成北極點之行。在整個冬季的曰子裏,他是和愛斯基摩人一起度過的。他虛心好學,很快掌握了愛斯基摩人傳授的諸如狩獵、駕狗拉雪橇、縫製獸皮衣、吃凍肉等技能,除體力不及他們外,他幾乎成了一個地道的愛斯基摩人。
1908年1月19日,庫克率領弗蘭克和9名愛斯基摩人,滿載著凍肉等食品的10副雪橇,由103隻狗拉著,開始向北極點行動。由於天氣太冷,氣溫有時下降到零下64度,一個月後,他們走了640公裏,在阿克塞爾海伯格島最北端的托馬斯?哈伯德角紮營。在此建立了3個食品倉庫,以備返回時用。弗蘭克和7名愛斯基摩人就此返回,庫克帶領2名年僅20歲的愛斯基摩青年,精選出20隻好狗,繼續向北極點挺進。
一路上,他們戰勝了颶風的襲擊,在距北極點160公裏處掩埋了一名愛斯基摩青年的遺體,庫克自己也掉入海中差點兒喪命。接近北極點了,他們的影子逐漸變短,最後整天絲亳不變。愛斯基摩青年感到莫名其妙,而庫克卻興高采烈,對他說:“我們到北極點了。”時間是1908年4月21曰。他不顧一路艱難跋涉的疲勞,在曰記中髙興地寫道:“我那激動的心弦,似乎迸發出銀鈴般的頗音。”他在北極點上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兩天。他詳細測量了北極點的精確位置,精心繪製了地形圖,然後,插上美國國旗。接下去,最重要的是趕快回去,向世界宣告這一振奮人心的喜訊。
返回途中,庫克在浮冰上漂流,穿過令人心驚膽戰的瓊斯海峽,經曆了100多天以吃海象肉為生的冰上生活,直到1909年4月18曰,他們才回到營地,曆時一年零三個月。朋友們為庫克的巨大成功而歡呼慶賀。而這時的皮爾裏才剛剛離幵北極點12天,他發電報回國報道喜訊的時間也比庫克晚了5天,但皮爾裏有裝備精良的“羅斯福”號,能很快回到美國。庫克隻好把繪製的地圖托來訪的美國運動員哈裏惠特尼搭“羅斯福”號帶回美國。但皮爾裏不懷好意的提出,惠特尼可以上船,圖必須交他“保管”。後來,庫克的地圖就神秘地失蹤了。到了美國,一場誰屬第一的論戰迅速展幵。結果,桂冠被皮爾裏摘取。庫克氣得肺都要炸了。盡管庫克沒有討回公道,但他創下的輝煌紀錄是誰也抹煞不了的。
騎車獨闖北極的勇士特拉溫
孤身一人,騎車闖北極,是極艱險極難辦到的事。早在30年代初,蘇聯電氣技師格列布?特拉溫就以難以令人置信的精神,騎自行車成功地從西到東橫穿了蘇聯的北極地區。這一壯舉,為北極探險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特拉溫在童年時代就非常崇敬英雄人物,立誌要當—名探險家。為了實現騎車獨闖北極的理想,他足足準備了5年時間。先是利用在軍隊服役的時間攻讀地理學、大地測量學、動物學、植物學等課程,還學會了鉗工。一句話,凡是闖北極冰原用得著的知識和技能他都學。複員後,他到堪察加半島參加電站建設,處處有意磨煉自己。不管春夏秋冬,酷署嚴寒,他都騎車在崎嶇的山間小道上,穿越漫無盡頭的森林,橫渡湍急的河流,頑強地進行適應性訓練,累計行程達數千公裏。不久他就踏上了獨闖北極的征途,目標是位於蘇聯東北部的楚科奇海。
特拉溫首先到達蘇聯西北部的摩爾受斯克,於1930年早春季節來到新地島海岸以西冰原,幵始了全程中最艱險的路程。剌骨的寒風使他寸步難行,車騎不動隻能扛著走。最難的是在冰原上過夜宿營,他得先用斧頭把堅冰砍成塊塊冰磚,壘成一道擋風的冰牆,再把周圍鬆軟的雪扒在一起當被褥,然後躺下。有一次,他從睡夢中醒來,感到整個身子都不能動彈,原來是身上的雪被冰縫裏冒出來的海水浸濕了,連人帶雪凍在一起。幸好冰結得不厚,他慢慢活動開凍得麻木的雙手,然後掏出刀子,敲掉身體兩側的冰,再剝落掉雙腿和靴子上的冰雪,這才緩慢地站起來。不知走了多久,他來到一頂圓錐形的獸皮帳篷前,一位茨岡人用雪幫他揉凍僵了的身體。他剛覺得渾身有點暖和,雙腳卻又痛得鑽心,不久腳趾由紅腫變成黑紫色。這是可怕的壞疽病,若不切除,生命就有危險。於是,他橫下一條心,忍痛為自己做了腳趾切除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