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來,數以千計的探險家、科學家奔向南極洲,前仆後繼,頑強拚搏,對南極大陸的發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那種義無反顧和勇敢無畏的精神,是值得讚頌的。他們的業績,不但名垂青史,而旦是激勵後人投身南極考察亊業的榜樣。探
索“未知的大陸”
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對自己生存的地球遠沒有像今天這樣了解。那時隻清楚已知的大陸都位於北半球,但古希臘人根據太陽總是出現在南麵天空的事實,認為南半球也應該有一塊大陸。當時的天文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曾經有個著名的假說:地球要保持相對平衡,南北兩端必須各有一塊陸地,而且可能是南重北輕,否則,這個球狀體的世界就會翻來倒去。後來,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希帕庫(??公元前127年)根據對稱原理提出,如果南半球沒有一塊陸地,地球就無法保持平衡。他把這塊想像中的陸地稱為“南方的大陸”。到了公元1世紀,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不僅讚成關於南大陸存在的
設想,還指出南大陸的南極地區與北極地區一樣,因嚴寒而無人居住。公元2世紀,埃及的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約公元90?168年)曾繪製出一幅極富想像力的地圖,他在人們熟知洲區的南方,加畫了一塊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陸,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未知的南方大陸”。他認為南方大陸非常大,幾乎填滿了南半球。這個地圖與現代理解的地圖基本一致。所以,托勒密有“現代地圖學祖師”之稱。在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托勒密的地球學著作被重新“發現”,譯成各種文字,一版再版,許多地圖的出現了這塊“假想的大陸”,隻是它的位置要比托勒密繪製的更靠南些,而且它的名字也被改稱為“南方的陸地”。
人類真正尋找南大陸的活動是從15世紀後半期幵始的。那時帆船業和航海技術已取得了驚人的進步,有了海上遠航的條件。歐洲航海者為開辟新航路和發現“新大陸”進行的“地
理大發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起了人們尋找南大陸的熱情,尤其是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抵達美洲,使人們有可能沿著美洲大陸向南探尋南大陸的存在。法國地圖學家讓?斐納在1531年繪製出版的世界地圖上重新畫出了南大陸,並把“未知的”一詞刪去。此後,許多航海家、探險家開始了不斷尋找南大陸的努力。16世紀20年代,葡萄牙航海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率西班牙船隊直下南美大陸的東岸,到達南緯54‘,發現了最南端的火地島,他以為火地島就是“南方的未知大陸”。17世紀初,歐洲人逐步抵達和發現了澳洲。不過,最初都以為澳洲就是兩千年來人們一直推測的南大陸,並以為這塊大陸一直延伸到南極點。1642?1644年,荷蘭航海家塔斯曼在航行和探險中,基本上環繞了澳洲大陸,查明了澳洲還不是南方的“未知大陸”,而是一塊新大陸。1802?1803年,英國海軍軍官弗林德斯完成了環澳航行,進一步證實塔斯曼發現的大陸是一塊獨立的大陸。他於1814年建議,把這塊新大陸定名“澳大利亞”。
澳洲被發現後,歐洲地理學家認為,澳洲南部邊界才到南緯38°,距離南極極頂還有52個緯度,在澳洲南麵如此浩瀚的水域裏應該有一塊新大陸存在。科學家們還以北極作比照,認為北極的對麵是南極,那裏肯定有一塊未被發現的大陸。經過無數探險家前仆後繼、不屈不撓的尋找,人類終於在19世紀20年代,發現並證實南極大陸的存在,假想變成了現實。至此,綿延兩千多年的重大地理疑案終於完全了結。南極這個神奇的地方成為地球上第六塊大陸和第七大洲展現在世人麵前。人類苦苦探索和尋覓的南極大陸,其過程是那樣漫長、艱險,甚至不得不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以德雷克的名字命名的海峽
在南美洲與南極半島頂端之間,有一連結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寬闊水域,它東兩長約300公裏,南北寬約970公裏,由此去南極大陸的距離最近,在1920年巴拿馬運河幵通前,它是溝通兩大洋航運的必經之地。這就是400多年前英國航海家、海軍上將弗朗西斯?德雷克發現的,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德雷克海峽。
德雷克海峽的發現,純屬偶然和意外。15世紀末,因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秘魯的金銀財富便被西班牙源源不斷地運回去。為確保海上航行安全,西班牙嚴密封鎖了太平洋通向今天被稱為拉丁美洲的航道,不準外國船隻闖入,一時拉丁美洲沿岸的太平洋海域成了西班牙的私海。而當時正在與西班牙進行冷戰的英國人卻不斷地在海麵上搶劫和奪取西班牙的船隻,一旦有機可乘,便襲擊沿岸的城鎮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