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向“未知的大陸”進軍——南極探險(3)(2 / 3)

羅伯特?弗肯?斯科特是英國皇家海軍中校。早先他既不是探險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個研究魚類的軍事專家。1901年8月,他受命完成這次南極探險,乘“發現”號深入到南極圈內的羅斯海,並在麥克默多海峽的羅斯島度過漫長的冬天,從而使他熟悉和適應了南極的環境,為他向南極點進軍打下基礎。此後,他又多次率隊赴南極探險,曾到達離南極點870公裏的地方(南緯82°17‘〉。1909年1月9日,他獲悉曾是他手下的沙克爾頓到了離南極點隻有178公裏的南緒88。23’處,使他大吃一驚,從而激起了他遠征南極點的念頭。

斯科特在準備期間,非常相信馬拉雪橇的優越性,而對耐寒力強、能在雪地上奔走自如的愛斯基摩狗卻存有偏見,他不聽著名探險家南森博士的一再忠告,決定使用西伯利亞矮種馬,同時還認為機械運輸大有可為,於是帶上了3台履帶式拖拉機。斯科特的固執己見,為他登極鑄成了大錯,埋下了此行慘敗的禍根。

1910年6月,斯科特率領由軍官、士兵和科學家組成的33人探險隊,乘“新大陸”號船離開歐洲。1911年6月6曰,他在麥克默多海峽安營紮寨,等待南極夏季的到來。10月下旬,當阿蒙森已從鯨灣基地向南極點發起衝剌時,斯科特一行卻遲遲不能動身。時值南極夏季,但風暴不止,大雪和嚴寒使他們難離營寨,有幾個隊員病倒了,矮種馬也不吃東西。到10月底,生病的隊員稍有恢複,天氣也好了起來,斯科特才踏上登極的征途,但卻比阿蒙森晚了許多時日。

斯科特把人員分成4組,每組4人,各有1部雪橇,各組交替前進。11月3日,他們離幵營地僅64公裏,拖拉機的注油係統就壞了,怎麼修也不頂用,其結果正如南森預見的那樣,變成一堆廢鐵扔在雪地裏。矮種馬行進在鬆軟的雪地上,舉步維艱,速度非常緩慢。斯科特本計劃每天行進24公裏的計劃隻好泡湯。由於馬力不支,斯科特隻得靠人力拖拉笨重的雪攝趕路。距南極點隻有250公裏了,斯科特決定留下5人作最後衝刺。

1912年初,該是南極氣溫最髙的季節,可斯科特一行卻遇到了“生平見到的最大的暴風雪”,迫使他們寸步難行。1月8曰,他們穿過沙克爾頓到過的南緯88。23‘,隨即加長了每天的行進時間,竭盡全力突擊終點。1月16曰,斯科特一行終於以驚人的毅力登上了南極點。但他們還沒有來得及歡慶勝利,就發現阿蒙森留下的帳篷和給斯科特的便條及給挪威國王的信。這等於是晴天霹靂,一下子把斯科特從歡樂的高峰推到了痛苦的深淵。麵對事實,他無可奈何地哀歎:“別了,我們的大部分夢想!

斯科特在南極點待了兩天。他給阿蒙森的帳篷拍了照,畫了圖,升起了“可憐的被人欺辱的英國國旗”,測定了南極點的位置,於1月18日踏上歸途。半路上,同伴埃文斯和奧茨因嚴寒、疲勞、饑餓和疾病的折磨,先後死去。一天,當他們蹣跚地來到設在羅斯冰架上的倉庫時,本想美美地在此休息和飽餐一頓,誰知裝在桶裏的煤油卻神秘地流光了。沒有燃料取暖煮食,給斯科特又一次沉重打擊。離下一個營地雖隻有17公裏,但卻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標。他們太虛弱了,體力已消耗殆盡。3月29日,斯科特在絕望中寫下了最後一篇日記:“我現在已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我們將堅持到底,但我們越來越虛弱,結局已不遠了。說來很可惜,但恐怕我已不能再記日記了。”斯科特用僵硬不聽使喚的手簽了名,並作了最後一句補充:“看在上帝的麵上,務請照顧我們的家人。”

過了不到一年,尋找斯科特的搜索隊在斯科特蒙難的地方找到了仍在睡袋中的3具完好遺體,隨即就地掩埋,墓上插上了滑雪杖做的十字架,並為英雄們舉行了簡單的葬禮。斯科特生前留下的重達17公斤的礦物標本和植物化石,還有日記、照片,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

斯科特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在南極探險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1957年,美國把建在南極點上的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以示紀念。

中國南極科考曆程

三千多米厚的冰層像帽子一樣扣在陸地上,周圍是茫茫一片泛黑的海水,海麵上漂滿了大大小小像荷葉一樣的浮冰,偶爾會出現幾隻企鵝,一批批穿著紅色中國南極考察隊服的身影穿梭在這片沉寂的大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