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整整70年,赫伯特的繼承者,德國人威魯赫爾姆拿?賴斯和艾斯寇巴魯終於登上了科托帕克希這座世界上最髙的活火山。
8年以後,也就是1880年,原來在馬特荷倫峰上展開爭奪戰的老對手愛德華?溫巴與詹安東尼?卡烈爾都已40多歲。這兩位分別來自英國與意大利的登山英雄,不計前嫌聯合組建了登山隊來到厄瓜多爾。
溫巴與卡烈爾先在厄瓜多爾較為平坦的山上進行探索性攀登。等到完全適應了南美的氣候之後,他們才鼓起勇氣,向欽博臘索火山的頂峰進軍。依照1700年以來的觀點,欽博臘索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所以,他們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全麵而慎重。
欽博臘索山峰實際是座死火山,所有山路均被冰雪封閉,攀登者每走一步,都是在開辟新路,都有生命危險。
溫巴與卡烈爾的成功在當時來說是很值得驕傲的。他們的攀登高度記錄在南美洲整整保持了25年。尤其讓他們髙興的是:經過一番曲折以後,兩位老朋友終於在6000多米的高峰上握手言和了。
阿空加瓜——西半球的展望台
南美洲早期的登山學者西蒙。波利瓦魯曾將欽溥臘索山稱作“世界的展望台”。但事實上,欽博臘索並不是世界的頂峰,它甚至連南美洲的最髙峰也輪不上。
南美洲的最髙峰是阿空加瓜峰,它海拔6964米,高出西半球所有的山峰,可稱為“西半球的展望台”。
阿空加瓜峰位於阿根廷與智利兩國邊境,它具備了最不利於登山的三個條件:疏鬆的岩質、猛烈的寒風和稀薄的空氣。阿空加瓜峰頂盡管冰雪較少,但是強烈的山風卻從不間斷。加上山上的空氣十分稀薄,使攀登阿空加瓜峰的登山家都有這樣的強烈感受:他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與寒風的殊死搏鬥中完成的。
1896年底,英國登山家愛德華?費茨傑拉德率領登山隊來到阿空加瓜峰下。費茨傑拉德在兩年前與向導楚布裏根通力合作,攀登了新西蘭的達斯曼峰和協荷東峰。這一次,費茨傑拉德的登山隊中除了楚布裏根之外,還有英國登山家史邱亞多?溫茲和意大利向導尼克羅?蘭拉等,可謂兵強馬壯,人才濟濟。
他們第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是:該在哪裏紮下營地。這個問題讓登山家們忙碌了好幾個星期,直到1897年的新年快來到之時,費茨傑拉德一行才在髙約4300米的荷空冰川上,找到了適合他們紮營的地方。從荷空冰川高地到阿空加瓜峰頂,還有2800米的陡峭路程。狂風在這一帶為所欲為,卷走了成千上百噸的冰雪,還把疏鬆如砂的岩壁****裸地暴露在陽光之下。攀登者在這樣的岩壁上攀登,一不小心就會隨著岩砂滑落而送命。
從荷空冰川出發不久,登山隊裏的一些人就幵始臉色灰白,四肢癱軟,體力明顯不支了。費茨傑拉德隻好讓他們退出攀登的行列。龐大的登山隊隻剩下了五六個人。這五六人鼓足勇氣堅持到1897年的1月14日。這一天,他們準備向最後的目標衝擊。
到了頁岩區,山峰的斜麵坡度緩和起來,疲憊不堪的登山隊員慢慢地向上攀登。離山頂還有1000多米的時候,全隊人都得了高山病。這種病是隨著高度的增加,人體內缺氧影響血液循環而誘發的。他們的體力幵始衰竭,出現嘔吐、氣喘,甚至神思恍惚……
費茨傑拉德等人如喝醉了酒,身體搖晃不定。但是,無情的寒風仍不放過他們,一股股強風向他們猛襲過來。他們以最大的毅力忍受著這一切,堅持攀登。他們每前進四五米都得花上幾個小時,而且連續四次都被強風擊退而下。
當天空稍稍放晴,他們又開始第五次衝擊。這一次,他們到達了離山頂300米的地方。
勝利在望,費茨傑拉德決定停下來休息和用餐,養足精神後再一舉登頂。然而,這是個極其錯誤的決定,就是這個決定使費茨傑拉德抱憾終生。
這裏,海拔在6600米以上。由於筋疲力盡,加上髙山病,費茨傑拉德和其他幾個人用完餐後,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天呀,峰頂就在眼前,而我不得不麵臨失敗,這太不公平啦!”費茨傑拉德喟然長歎。他喊叫著,“不行,不能這樣,我還得向上,向上!”
老朋友楚布裏根阻止了他。楚布裏根出於對費茨傑拉德生命的考慮,決定讓溫茲與蘭拉護送費茨傑拉德下山,自己則單槍匹馬地向山頂衝擊。
“放心吧!親愛的費茨傑拉德,”楚布裏根說,“我一定會征服阿空加瓜山,替你教訓這個冷酷無情的家夥!”
這時候,楚布裏根也已精疲力竭。為了實現夙願,為了好朋友費茨傑拉德,這位瑞士向導以驚人的毅力掙紮著,掙紮著……終於,他爬到了山頂。他把冰鎬插在雪地裏,讓它留在這西半球的頂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