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地球的魔帶——安第斯山脈探險(1)(3 / 3)

—個星期以後,溫茲和蘭拉也緊隨著楚布裏根,攀上了這個西半球的展望台。

費茨傑拉德的登山隊在安第斯山脈創造了上個世紀罕見的英雄業績。然而,十分遺憾的是,這支英雄隊伍的領導者費茨傑拉德本人,卻沒有能加入到最後征服者的行列之中。

費茨傑拉德登山隊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英國國內的登山好手。他們抱著建功立業的誌願,遠涉重洋,來到了被歐洲人稱之為“新大陸”的美洲。這其中有一支是由康威爵士率領的英國登山隊。他們沿著費茨傑拉德登山隊開創的路線登上了阿空加瓜山的頂峰,接著,又向屹立於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背後的山峰伊利馬尼峰進軍。

伊利馬尼峰是安第斯山脈在玻利維亞境內的最髙峰,海拔高度為6882米,是一座至今仍被認為難攀登的山峰之一。康威爵士的登山隊曆盡艱險才來到被冰雪覆蓋的山脊上。這時,被雇來搬運物資的工人卻怎麼也不肯前進了,他們說嗅到了死神的氣息。

物資的運送,是登山隊的生命線。眼看著康威爵士的登山努力就要前功盡棄,這時,隊裏的向導安多瓦奴?納其斯納和路易?培裏挺身而出,自願擔任搬運工。這樣,登山隊又可以前進了。最後,他們如願以償,站立在伊利馬尼峰的頂上。

女英雄安妮?培克傳奇

阿空加瓜峰和伊利馬尼峰被征服以後,新的登山熱潮席卷南美大陸。在這個熱潮中,湧現出許許多多的登山英雄,其中在世界登山史上,安妮?培克要算是一位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女性了。1895年,已經45歲的安妮?培克去歐洲旅行。她在路過阿爾卑斯山區的時候,順便登上了著名的馬特荷倫峰。從此,這位美國女教師便愛上登山,每年假期,她總要去著名的山區領略登山之樂。登山這項一般觀念上屬於男子漢的事業,竟然成為安妮?培克生命中的—部分了。

1908年,58歲的安妮?培克長途跋涉來到秘魯,她決定攀登處女峰——瓦斯卡蘭山的主峰。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座巨峰的準確高度。

瓦斯卡蘭山的主峰是一座雙耳峰,聯係兩峰的山脊到處布滿了有深深裂縫的巨型冰川。安妮。培克經過考慮,毅然選擇要跨越冰川的困難路線。為了這次登山,她作了充分的準備,並且還雇用了經驗豐富的瑞士向導陶克瓦魯達、卡普裏愛魯兄弟和魯多爾荷。

安妮?培克的行程開始進行得異常順利,但是在到達海拔3350米的髙度時,魯多爾荷得了嚴重的高山病,安妮?培克不得不讓秘魯的搬運工人把他送下山。

安妮?培克和卡普裏愛魯、陶克瓦魯達沒有因為魯多爾荷的中途退場而灰心,相反,他們以更大的勇氣繼續攀登危險的冰壁。穿過鬆軟而深厚的積雪區,跨越深邃而危險的裂縫口,他們登上了陡峭的斜麵。

當他們設立第三個營地時,安妮?培克發現已經接近山脊的頂部。在他們的前方,有座角度在80°以上的冰壁蠻橫地阻擋住了去路。

“當心了,培克小姐。”卡普裏愛魯提醒道,“我們碰到大麻煩了,前麵是一堵足以嚇倒男子漢的冰牆,不,應該說是—麵大鏡子。”

“大鏡子?”安妮?培克豪放地大笑起來,“卡普裏愛魯,親愛的,你難道不知道大鏡子正是為女人準備的嗎?”

在這“大鏡子”的光滑“鏡麵”上,真正的冒險幵始了,他們每上去一步,都必須在冰麵上鑿出一個踏腳處。可以說,這種攀登,就是每時每刻都在用性命同魔鬼打賭。

他們就這樣一步一步地爬行了整整4天,終於到達海拔6100米的髙度,

太陽照射著積雪的山梁,乍一看去,恰似連綿起伏的波浪。在“波浪”的兩邊,聳立著瓦斯卡蘭山的兩個主峰。“培克小姐,我們該攀登哪一個山頭呢?”“我選中了北邊的那個,卡普裏愛魯,你看它是不是更高一點呢?”

第二天一大早,安妮?培克與她的瑞士向導一同向北峰進發。凜冽的寒風迎麵襲來,他們倆的身體不由自主地搖晃起來。

卡普裏愛魯專心致誌地在冰壁上鑿著踏腳處,突然,他全身顫抖起來。安妮?培克發現她唯一的搭檔此刻也被商高山病折磨著。安妮?培克遙望峰頂,發現還有好幾百米的,要繼續前進已力不從心。

卡普裏愛魯的病越來越嚴重,他們的糧食也快完了。無奈,安妮?培克隻好陪同卡普裏愛魯離開了這座山。

然而,僅僅過了10天,安妮?培克這個性格堅強的女性決心對瓦斯卡蘭山發起第二次衝擊。陶克瓦魯達兄弟此時也都恢複了健康,他們立下哲言:一定要征服瓦斯卡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