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探險(3)(1 / 3)

定,其中5個屬歐洲人種,1個屬蒙古人種。5個歐洲人種頭骨中4個形態比較一致,與地中海東支的印度一對富汗類型接近;另1個則介於地中海和帕米爾一費爾幹類型之間,但在許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種的變異。屬蒙古人種的頭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亞類型。由此可以推測,發展到漢代,羅布人的種族組成以歐洲人種的地中海東支類型占相當優勢。這一特點與帕米爾塞克類型居民相似,說明他們之間存在密切的種族關聯。而個別蒙古人頭骨的存在,又說明羅布人的人類學成分不是單純的歐洲人種。作為絲路樞紐地帶,居民成分是較為複雜的。

羅布窪地,連同塔裏木盆地,在地質時期都曾經是古地中海的組成部分,而在與地中海斷絕自然的聯係後的曆史時期,人類學上又表現了驚人的相似,也說明了環境與社會繼承性。

然而上述墓地所反映的還是羅布荒原處於封閉、自然狀態時的情況,在孤台墓地的隨葬物中既有古代中亞地區的典型製品,如緙毛的織造,也有中國中原地區的織錦,已表現了東西方古文明的交流。這種交流,在人類學上也會產生重要影響。在絲綢之路進入興盛時期後這種影響就越來越深刻了。可以認為,後來的羅布人應是這種種族大交融的後裔,羅布人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一個地域概念,而不再是種族的代稱。

樓蘭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羅布荒原的人口大遷移。公元6世紀中葉,最後一批樓蘭居民東遷至伊吾一帶,後來玄奘至此,己是空城一座。而水係的變遷,在羅布荒原西南側的喀拉和順湖、台特馬湖至米蘭一線,又一次出現了人口的聚居。此時的聚居點與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綠洲相距較近,關係十分密切,居民成分自然會受到相當的影響,近代的羅布人與塔裏木盆地的主體居民——維吾爾族,基本就亳無二致了。然而由於環境的特殊,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還保留著先輩的許多習俗,仍然被人們稱為“羅布人”。

神秘的“沙漠中的龐貝”

到新疆,對一個探險旅遊者來說,有一處地方是充滿吸引力的。這個被稱為“沙漠中的龐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國樓蘭的樓蘭古城。樓蘭古城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裏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古樓蘭處在新疆最荒涼的地區。它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現,引起許多人的興趣,悠久的曆史和天方夜譚似的傳說故事令人神往,許多中外遊人和探險家都不辭辛勞地沿著絲綢之路向西進發,去目睹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古樓蘭。

樓蘭古城的發現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著名探險家斯文?赫定。1899年8月,已獲得了世界性聲望的赫定沒有安於現狀,而是超越自己,第三次進入我國西部開展探險。

1899年9月17日早晨,赫定的船隊出發了。幾個月來,他們漂流了葉爾羌河和塔裏木河,對新疆水域有了較完整的認識。12月7日,這趟壯麗的水上之旅進入最後一天,船隊駛入塔裏木河的一處叫做“新湖”的湖泊,其下遊的河流已經完全結冰,無法漂流了。旅隊在湖泊邊停下來,赫定派來的陸路分隊已經等在那裏。

赫定紮營的地方是現在尉犁縣南端一個湖泊的出入口,從這裏向西北行3天就能到達庫爾勒鎮,附近也有一些維族村落。赫定覺得這裏方便補給,便選定此處作為考察的基地。

安頓下來後,赫定先在周邊進行了考察。新湖附近都是沙漠,當地人隻知道一進沙漠必死無疑。赫定帶了幾個人近距離地對沙漠做了探索,他發現這片沙漠裏有很多湖泊和湖泊似的凹地,據此他估計,沙漠地下可能存在水源,進去考察沒有問題。

1899年12月20日,新的沙漠探險序幕拉開了,赫定計劃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東部做一次從東向西南的穿越,這樣加上他幾年前完成的從西向東、從南向北的大穿越,他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有三次不同方向和路徑的考察,就可以比較全麵地了解沙漠腹地的確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