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國百慕大——瓦屋山迷魂氹(2)(1 / 2)

我去過峨眉山。和我一樣,到峨眉山上看佛光、神燈,是許多旅遊者藏於心底的一種願望。祈望能一睹佛光、神燈和三個太陽等大自然的奇跡。可惜,這僅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瓦屋山的佛光、神燈和三個太陽出現的概率比峨眉山高得多。“三個太陽”與佛光一樣,可能屬於一種奇特的大氣光學現象。與水蒸汽的濃度、光線角度等有關。明代四川巡撫邵捷春說的“半空倏忽蕩雲煙,幻出金光似鏡圓。多少垂義稱福地,靈奇遜此大羅天。”描繪的就是此現象。“神燈”又叫聖燈,是一個長方形的發光體,一般出現在雲幔中,忽明忽暗,半紅半綠,好象一盞宮燈。估計是磷升華凝聚後的一種自燃現象。從書中整理的資料來看,自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建園以來,已經有多次遊客目睹佛光、神燈和三個太陽等奇觀的報道。看來,即便是在神山,像這些靈物,也永遠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個人,與神山是不是有緣分,也在於此。

真如小田說的那樣,第二天,瓦屋山的天空忽然放晴了。

探險隊在一層薄薄的晨霧中出發。留守大本營的幾位同誌為我們分發了食物和水。小曾還特意在每位探險隊員手腕上係了一塊小巧的玉牌,祝福大家平安。她的這個創意,同張勝開的妻女的創意,不謀而合。清晨,所有的探險隊員,就在這樣一種溫馨的氛圍中,踏上了征程。

我們在鴛鴦池前做了最後一次動員。胡同誌、黃同誌和央視海外節目中心編導孫海等三位靈魂人物,還在老君木雕像前獻了一把香,燒了幾張紙符(好象是找山下那個姓徐的老道求的),還念念有詞地唱了幾句什麼——這也是進山前必要的程式,進了道山說道話吧。瓦屋山就是有著悠久曆史的道教神山,相傳老子就是在鴛鴦池得道升天的。現在宗教界就有一種說法,認為瓦屋山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唐宋時,山上修建了許多佛道二家建築,如三官殿、靈官殿、龍神崗、沉香殿、木皮殿、喬光殿,等等。後來,張三豐到瓦屋山傳道,創立了“屋山派”。明朝統治者擔心張三豐造反,以瓦屋山是“妖山”之名為借口剿滅“屋山派”,封禁瓦屋山。從此,瓦屋山開始沉寂,凋敝。當然,更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鴛鴦池的雷霹樹現象。這裏是雷雨聚集區。樹種多為冷杉林,粗大挺拔,又是在山頂,極易招致雷擊。那裏的樹個個都是老壽星了,老的枯死了,橫七豎八倒在地上。更多的生生地沒了皮,露出黑黑的心,死了也是站著的,千百年來就那麼恨恨地直望蒼天,人說,那是被雷劈死的。

我們進森林最後的道路在鴛鴦池雷劈百樹場邊沿終於消失了。

在進入箭竹林前,我慎重地做下了第一塊標記:向導在一棵樹上砍了一個隻有他們才能識別的刀記,我再用紅布係上去,這樣在稍遠一點的地方也能看見。

箭竹的高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兩個向導身穿筍衣,用筍刀砍出能容我們通過的一條縫隙來。箭竹叢越來越密,兩個向導邊艱難地開路,邊表示驚訝,怎麼長這麼高,已超出一人一手了!

還好,林中的霧氣很快散盡。我們仰過頭,就能感受到太陽的暖意。借著漏過林中的陽光,我們還能大致分辨出行進的方向。

在係了20條紅布後,我們抵達一處窪地。按照每50米掛一條紅布標記,估計已經行進了大約1000米左右。濕度很大,植被鬆軟,踩上直冒泡,還發散出一股很難聞的像臭皮蛋一樣的怪味。隨隊的醫生提醒大家,這裏很可能出現瘴氣,注意不要吸入那種怪味氣體。

地上不時可見一些枯死的大樹橫臥,樹幹上布滿了茂盛的苔蘚,有些還是彩色的。隨出還可見各種斑斕多姿的蘑菇,有藍色的,有粉色的,像壁燈,像陽傘。因為是雨過天晴,那些蘑菇尚戴著露珠,晶瑩剔透,宛如一塊塊美玉。在一棵大樹的樹幹上,我們還發現了一叢樹靈芝,也有叫木菇的,層層疊疊,好似一座塔。當我舉起相機的時候,剛好有一樹陽光透出林隙照射過來,那樹靈芝搖身一變就成了金色的了。後來,當我回家打開電腦查看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發現那不是一叢蘑菇,分明是仙宮裏的亭台樓閣。我承認從來沒有看見過這麼美麗的蘑菇。我把這張照片命名為“瓊樓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