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中國百慕大——瓦屋山迷魂氹(2)(2 / 2)

“看小熊貓!”一直走在隊伍最後壓陣的洪雅縣公安局的劉隊長小聲尖叫。大家馬上停止了腳步。順著劉隊長手指的方向,我們看見不遠處一株冷雲杉的樹叉上,蹲著一個小動物。黃學祥在大學是學動物專業的,證實是一隻小熊貓,他說它是在曬太陽。真是上天助我們!不僅天氣好,而且還這麼近地目睹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風采。這樣的機會是絕不能錯過的。所有的鏡頭都對準了它。從鏡頭裏看去,小熊貓的個頭不如大熊貓,但毛色卻不遜色,麵部紅黑白相間,差不多就是一唱戲的大花臉。那東西還真懶,一動不動地讓我們拍。拍完了正麵,又把屁股轉過來予我們欣賞,真是滑稽。這樣的拍攝一直持續了10分鍾。許是對我們的鏡頭有些厭倦了,那隻小熊貓終於緩緩地爬下樹,戀戀不舍地消失在密林深處。

與小熊貓親密接觸後,大家很興奮,動物隨即成為大家行進中討論的話題。最精彩的要算黃學祥的講述。他說,瓦屋山的野生動物多達460種,其中有大熊貓、羚牛、雲豹、黑顴、綠尾虹雉、獼猴、短尾猴、金貓、毛冠鹿、小熊貓、岩燕等珍禽異獸20多種,把瓦屋山說成是一個超級動物博物館,一點也不誇張。我真佩服他的記憶力。他還告訴我們,瓦屋山上有大熊貓的事情原來僅是傳聞,很多“老瓦屋”說,他們也隻是看見過大熊貓的糞便。但後來傳聞終於變成現實。2005年3月13日傍晚,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瓦屋山下森林邊緣,一名電站職工真真切切發現了大熊貓,那名職工迅速通知洪雅縣林業局的同誌拍攝記錄下了這隻大熊貓活動的許多珍貴鏡頭。

除了大小熊貓,瓦屋山上還有羚牛和岩燕等珍稀動物。羚牛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瓦屋山羚牛種群的數量是比較大的。山腰“天花板”一帶就是著名的“野牛街”。說是“野牛街”,其實就是峭壁上一長300米的環狀穹隆。每年春末深秋,成群的羚牛來此舔食硝鹽,嬉戲角逐,狀如趕集。黃學祥說,他就在野牛街看見過野牛啃食硝土的痕跡,還拾到過一隻牛頭骨。岩燕住在瓦屋山上的許多大溶洞裏,著名的要數“燕子洞”、“大法洞”。兩洞洞深數裏,可容千人,燕樓數層,幽邃深廣。洞中雲紋如畫,鍾乳倒懸,如巨柱、白塔、臥佛、鳥獸、雲煙。

討論的最後,大家問黃學祥,我們此行會看見大熊貓和羚牛嗎?那怕是看見一堆大熊貓的糞便也好。黃說,據調查,瓦屋山上的大熊貓有27隻,其中迷魂氹核心區域就是最好的棲息地。他說,那年大熊貓專家鄭明全就是在迷魂氹尋找大熊貓糞便時迷了路,最後餓死在風雪中。張勝開在蘭溪上遊誤入迷魂氹,也是因為追逐一隻大熊貓。黃於是對我們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些東西都是仙物,要看到是要講緣分的。緣分再好,總不能什麼好事都占到吧。什麼好事都占到了,很可能還不是什麼好兆頭。我們相信他說的話。已經看到小熊貓了,緣分已是不淺。還奢望什麼呢?

第一次看見那些真正與世隔絕的仙物,我們的探險隊員很快忘記了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