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四 知人善任是本事,荒廢人才是廢材(1 / 3)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古往今來,每個成功者無一不是打“人字牌”的高手。胡雪岩也不例外,他本事再大也要有人捧。事實上,在胡雪岩走向“紅頂商人”這一人生製高點的過程中,倘若沒有王有齡、左宗棠、古應春、尤五、鬱四、劉慶生等人的幫助與照應,他真的是“天大的本事也無用”。

企業發展要靠人才,做伯樂相出千裏馬

很多人才,一如地下深埋的煤礦一樣,需要好的地質學家將其挖掘出來。實質上,企業之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考察、衡量、挖掘人才對於管理者而言是當務之急。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要具備在短時間內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開發好人力資源的能力,絕不可自己身邊人才閑置卻常歎人才難求。胡雪岩這個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他對於人才的把握,正是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常有一些企業老板故作樣子地感歎:“千金易得,一將難求!”那麼,企業中是不是真沒有能夠成為“將”的人才呢?未必!事實上,很多企業並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發現人才的眼睛。人才需要去挖掘。同樣的一個人,如果老板認可他、重用他,或許他就能夠創造出不菲的成績,成為人才;相反,即便他很有才能,但老板一直否定他、猜忌他,那麼他根本得不到發揮,甚至不願去發揮,而在這個企業中,他就隻能是庸才。所以說,作為企業管理者,甚至可以不了解自己的產品,但絕對不能不了解自己手底下的人!

人才與伯樂二者之間的關係,自古而今,屢屢被人談及。一句話,你要想獲得人才,必須具有一雙發現“千裏馬”的慧眼,盡可能把人才都招入帳中,一起做大事,一起共渡壓力和危機。

胡雪岩認為在沒有競爭的壓力、看不到利害攸關與生存危機的情況下,人們多安於現狀,樂以忘憂,往往不知居安思危而危險自至,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過,在胡雪岩身上就沒有那麼多的現成飯、平安果可吃了。因為他是商人,他要在市場的風險與競爭中謀求發展,他需要人才,也離不開人才的使用,因此,投到他的門下,就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量。

談生意,要動嘴;做生意,要動手;跑生意,要動腿。做生意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操作性很強的事情,是智力才識的高度運用。沒有良好的才識,在商業活動中是難以立足的。可以說,做生意既是才識的發揮,也是智力的競爭,對於經營者來說,重要的是能擁有為我所有、所用的一批各方麵的人才。

胡雪岩以其天才般的眼光,認識到人才在商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因而不惜代價地挖掘、籠絡人才。他眼裏的人才,首先是要眼光好。所謂眼光好,就是能運用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敏銳地觀察、捕捉信息,抓住機遇,大膽迅速地做出恰當的判斷。隻有如此,才能在充滿風險、複雜多變的生意場中占據主動地位。但眼光手腕兩俱到家的人才是很難得的,正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除了要有高智商的良好素質外,還要久經商場、見過世麵,在商場的搏擊中積累了經驗,磨煉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不凡身手,能處變不驚、反應敏捷、舉重若輕,有運籌帷幄的本事。

要靠自己的眼光去發現人才,就得舍得花力氣、花心思去實際考查,去為自己找到真正的人才,也就是要“看了人再用”。生意場上的競爭憑借的既是財力,更是人力,用人不當,受害的一定是自己。

胡雪岩在創業之初,就特別注意自己考查選用人才。而且,他對於人才的考查既細心周到,手法也很是不俗。比如他聘用劉慶生做自己阜康錢莊的檔手,就很用了一點心思。劉慶生在跟胡雪岩之前,隻是大源錢莊一個站櫃台的夥計,身份其實很低。胡雪岩本來就是杭州城錢莊行當裏的人,在聘用他之前,自然是認識他的,但也僅僅隻是認識,並沒有太多的了解,終歸隻是從表麵印象感覺他是一個可造之才罷了。胡雪岩此時想要用他,自然要來一番考查。胡雪岩考查他的辦法很別致。他知道劉慶生是餘姚人,找來劉慶生之後,一開始隻和他海闊天空、不著邊際地大談餘姚風物,又從餘姚扯到寧波,由寧波扯到紹興,閑扯了個把鍾頭,也沒有進入正題,把劉慶生弄得雲山霧罩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懊惱。好在劉慶生本來就有極堅忍的性情,也能夠耐心地聽胡雪岩“瞎扯”。其實,胡雪岩也正是以此考查劉慶生的忍耐力;然後借閑談問劉慶生錢莊方麵幾個問題,以考查劉慶生臨場應變與對本行的熟悉程度;似乎在不經意中還問到杭州城裏錢莊的牌號,借此了解劉慶生的記憶與觀察能力。劉慶生對答如流,顯示出不凡的本事。經過這一番巧妙的考查,胡雪岩才最後斷定此人有著不同尋常的眼光與能力,才決定大膽予以使用。

依據現代人才管理學的概念,人才可分為兩類——“顯人才”和“潛人才”。在現實中不乏這樣的現象——一方麵那些已經得到公認的“顯人才”不斷得到獎勵;一方麵大量名不見經傳的“潛人才”根本得不到激勵、得不到展示的機會。這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是非常值得我們反思的。

每每談到人才,企業管理者都能道出它的重要性,不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抱怨人才短缺。事實上,各行各業中都不缺人才,隻不過有的人因為“名氣小”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從而顯現不出,或是根本得不到展現的機會。這就造成了人才的嚴重浪費——他們即便才高八鬥,也常被人戲稱為“瞎貓抓鼠”。

可見,現代企業管理者往往對一些潛在人才缺乏應有的關注。事實上,“潛人才”較之“顯人才”而言,可塑性更強,隻不過因為條件限製成為了被埋沒的珍珠。管理者若隻依靠名氣、學曆等主觀因素選人,那麼勢必會丟失那些前途不可限量的“潛人才”。

“潛人才”更需要多一些的認可與鼓勵,需要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能,這種激勵往往能夠喚起他們的責任感和創造性。想當年鬆下幸之助破格重用山下俊彥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毋庸置疑,“潛人才”對於企業而言是不可多得的財富,更具備深挖的價值,關鍵是管理者是否具備不拘一格選人才的胸襟和膽識。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去挖掘那些潛在人才呢?胡雪岩挖掘人才的方法,大多數傳統型管理者沿用至今,它雖也有可取之處,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將“相馬”作為一種人事製度,就顯得不規範、不可靠了。這種把命運拴在別人身上,出人才的效率是很低的。由少數人說了算的選人路子肯定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選用優秀人才,也不可能做到公平。要做到選人的公平、公正、公開,“賽馬”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好製度,激發人的活力,讓人才脫穎而出。

要使競爭上崗真正獲得成功,並不容易。競爭上崗的很多關鍵環節需要進行科學策劃、嚴密組織與慎重實施。具體有以下幾個最關鍵的問題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方案要科學、公正、透明。競爭上崗方案必須進行科學的策劃。從發動、報名、初選、競爭答辯到現場陳述的格式、評分的詳細標準、評委的產生辦法、優勝者產生辦法、聘用條件,甚至如何出題、如何保密、現場抽題辦法等,都需要提前寫出方案,並向員工公布。隻有方案本身是科學嚴密的,才能保證競爭結果的公正性。

其次,執行中要絕對避免“暗箱操作”。在競爭上崗中,最忌諱的就是“暗箱操作”。這是競爭上崗之前,企業主要管理者要達成共識的首要問題。如果管理者進行幹預,那麼評委在評分時必然會出現分數與競崗者表現不符的情況。員工的眼睛是最亮的,一旦問題暴露,競爭上崗就會變成滑稽表演,影響極端惡劣。

再次,做好發動與培訓很有必要。有兩種消極心理會構成競爭上崗的阻力,當大部分崗位沒有競爭者報名時,可能是它們在作怪。一是陪練心理,因為人選早已內定,報名也隻是陪襯;二是顧慮心理,雖然想競爭,但是因為怕被人誤解為“有野心”,或“向管理者叫板”,而不敢報名。這兩種心理阻力如果不能消除,再好的競爭上崗方案也無法取得效果。想消除阻力,前期發動與培訓是關鍵。培訓中除了理念培訓、方案講解、外出參觀等措施外,一些必要的輔助性措施也很有效。例如,我們強調競爭上崗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在於發現人才,對競爭失敗,但表現突出的人,公司會收入人才庫,將來重點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