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任何一位管理者,在使用人才的過程中,很少能夠做到真正的不疑,因為人心是複雜的,防範心理也是必要的。但用人不疑還是有它的用武之地的,正如我們上麵反複強調的,它可以顯示出管理者對下屬的信任,從而提高其工作的熱情。因此,管理者在這個問題上,完全可以將“用人不疑”虛實結合。你不一定非要做到不疑不可,隻需要想辦法做做表麵上的文章。比如,讓他知道你不聽信讒言、不亂生懷疑,讓他本人和周圍的人覺得你“用人不疑”,這樣也能發揮信任的“攻心”功能。
是什麼人幹什麼事,避其所短用其所長
唯有知人才能善任,如果不能對人才的特點了然於心,管理者在用人時就很可能會“亂點鴛鴦譜”。譬如,讓秀才去喂牛、讓鐵匠去教書等,這顯然是對人才的一種極大浪費!不知人而亂用人,受到傷害的不隻是人才,損失更大的恰恰是企業自身。胡雪岩心很細,眼睛很毒,他總是知道該用什麼人做什麼事。
俗語有雲“好鋼用在刀刃上”,又說“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它們所表達的意思就是適當的人和物要用在適當的地方,即企業管理上常說的“人崗匹配”。也就是說,管理者在用人之時,一定要注意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用人就用其最優秀的部分,這樣才能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國內的管理方式來自於溶化在我們血液裏的文化,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的主體是改正缺點、日臻完善。但是人無完人,作為管理者、員工,我們自己又何嚐不是各有長短?
用人所長,才能見工作效益。有些蹩腳的老板不善於抓住員工的特長,隻是會讓他們像個機器一樣工作,豈能產生工作效益。胡雪岩善於用人之長,並以此激發下屬的活力。
胡雪岩和古應春一見如故。古應春是怡和洋行在華從事經營活動的早期代理。在洋場混久了,古應春對外國典章製度、工業農業等方麵了如指掌,對於外國人的經商方式、行為特點也都熟知。胡雪岩能得此人之助,和洋人打交道就不至於盲人摸象、一葉障目了。胡雪岩自己不知道的事,古應春知道。借洋款時,多少錢的利息、什麼時間還、以何種方式還,通過古應春,都可有個大致不差的判斷。所以洋人就不大有可能提出過於懸殊的條件,胡雪岩也不至於蒙著頭吃虧。西洋諸國的國內生產情況時有變化,古應春有足夠多的朋友、足夠多的渠道及時了解到各國經濟起伏,有了這層了解,在西洋人硬撐著不收蠶絲時,胡雪岩已事先知道西洋各國這一兩年受災,本土的蠶絲供應大減,除非他們自己願意絲織廠關閉,否則他們必須接受胡雪岩這方麵的條件,按胡雪岩的開價收購繭絲。正是由於胡雪岩有了古應春這樣的好幫手,才能壟斷中國上海洋場的絲業貿易長達二十幾年而不衰。
在與何桂清打交道時,胡雪岩就發現,他自己對官場上的事,能夠清楚了解的僅至府縣,省裏的事僅能猜出幾分,至於說官的各種缺分,他就更茫然無知了。不知道京官的品秩,就無辦法參與出謀獻策,更不用講借此謀取厚利了。有過這種抱憾的經曆,胡雪岩就格外著意接近各種人物,比如飽讀詩書的嵇鶴齡,宮中行走的小軍機徐用儀,戶部尚書的弟弟寶森等。和他們交往,胡雪岩了解了不少官場知識。這些官場知識,既包括死的知識,比如官階排列順序,見麵必守的規矩,也包括活的知識,比如理當某官執首而宮中實寵某人,由於各官性情不同而宮中有所調整等。對胡雪岩而言,需要的就是這些零碎的官場知識。左宗棠平定西北回亂而調入軍機,曾商議再借洋款,適逢東宮太後崩,按規矩要停議,但是胡雪岩事先已經從徐用儀那裏了解到,此次東宮仙逝,實屬西宮下毒手,既然如此,表麵上的禮節固然要考慮到,稍有越矩之事也不會過於深究。這樣看來,借款之事倒不必因為這個意外而停下來。況且,左宗棠平定西北,威震海內外,朝廷正不知以何作為酬謝,稍有擅專,自然也不至於引起龍顏不悅。有了這些了解,胡雪岩就不必有任何負擔,可以一心一意地去辦借款了。
至於解讀官書,胡雪岩更是外行。而且分析官場榮衰,目的是要幫助自己下定做各種生意的決心。事屬隱秘,就不便聘個文書幫忙。所以胡雪岩培養了幾個親密至好,一個是浙江道台德馨,一個是古應春,一個是尤七姐。有了內圈人物,而且是懂規矩、善揣測的內場人物,胡雪岩就很少失誤,把他苦心經營所做成的官勢、商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洋人幫助小刀會,引起兩江督撫的震怒。胡雪岩提早得到消息,知道督撫聯名上折,要朝廷關閉絲茶市場,懲戒洋人。消息知道得早,而且是從秘密渠道揣摩而得,就既準確而又鮮為人知。憑著這一判斷,胡雪岩第一次放膽囤絲、扛價不賣,直到洋人出高價求售,獲利甚豐。胡雪岩通過這些朋友,把官場的消息轉化成了商場的利潤。後來在胡雪岩生意失敗、錢莊崩潰時,憑著尤七姐對官方的分析,胡雪岩知道事情尚有轉機,所以才能有條不紊地著手收拾殘局,為時人稱道:“在落魄之中,氣概光明,曾未少貶抑。”我們不便假定在沒有正確分析官方態度時胡雪岩可能采用的處理方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因為有了預先估計,胡雪岩的行為更為從容了。
胡雪岩深知“公關”的重要性。跟對方的關係搞得密切親近,合作的生意會做得很順利;與對方關係陌生疏遠,穩賺不賠的生意也難以做成。這種關係是建立在雙方的感情、了解、信譽、實力基礎之上的。胡雪岩善用“公關”,就是意在與官僚商賈的吃喝玩樂、交往應酬中,使對方玩得愉快盡興,消除對自己的陌生感,建立起對他的信任感,從而為合作的真實目的鋪平道路。對公關人才的使用,既顯示出胡雪岩對人情世故的洞悉,也說明他在人員安排上的各盡其才。
隻可惜,一部分差勁的管理者並不明白“有其短必有其長,不可以短掩長”的道理,他們往往隻注意某一個側麵,而這一側麵又正好是人才的缺點或短處,於是就武斷地下結論,那麼,這種識才的方式是非常危險的,大批人才將被拋棄和扼殺。孔雀開屏是美麗的,倘若一個人不看孔雀那美麗的羽毛,隻看到孔雀開屏露出的屁股,就武斷地認為孔雀是醜陋的,那就實在是有失公允了。
古有孟嚐君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他在收羅人才時巧用“使人猶使器也”的智謀思想,把缺點十分明顯的“雞鳴狗盜”之徒也網羅室中,結果總是絕處逢生,逢凶化吉。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甚至居於高位的人,總是一方麵抱怨沒有人才,一方麵卻在拋棄和埋沒人才。殊不知,說不定那些被認為不是“人才”的人當中,正有對他能起重大作用的人。
毋庸置疑,一個人的能力再全麵,也會有其所不能;一個人無論多麼平庸,也總會有其特長。身為管理者,在用人的問題上應該明白,用人才是要用人之長,而非用人之短。各種人才各有各的用處,把他們都放到相應的崗位上,各種人才相互配合,則能形成一種最佳的企業整體經濟效應。
取其長而避其短,為的是識人所長。識人的目的是用人,因此,著眼點就應放在一個人的長處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人的優點上。正如管理專家克拉克所說:“一個聰明的管理幹部審查候選人決不會首先看他的缺點,至關緊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殊任務的能力。”
所以,管理者要把目光從客戶轉移到自己的員工身上,把目光從員工的缺點轉移到員工的優點上,給他創造一個更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真正地從內心關心他們、愛他們、包容他們,幫助他們用最擅長的方式去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能不能用他們所長、容他們所短,這是對管理者最大的考驗。
人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短,隻要能揚長避短,天下便無不可用之人。從這個意義上講,管理幹部的識人、用人之道,關鍵在於先看其長,後看其短。若先看一個人的長處,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實現他的價值;若先看一個人的短處,長處和優勢就容易被掩蓋和忽視。因此,看人應首先看他能勝任什麼工作,而不應千方百計挑其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