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五 和氣才能生旺財,驅虎入巷易被噬(1 / 3)

中國人常說“和氣生財”,“和”才能萬事興盛,“人和”的作用更在“天時”、“地利”之上。胡雪岩是個商人,求的是利益,但他能做到與人為善,不與同行爭利,又能留路與人走,這一點著實難得。

有競爭亦不是冤家,與人為善盡釋前嫌

同行是冤家——這屬於典型的小農經濟思想!在社會生活中,有利益就會產生競爭,有競爭就會產生對手,有對手必然要分出個高下。麵對競爭,我們應將目光放遠一些,以平常心對待,就能夠從與對手的敵對心理中解脫出來。胡雪岩一向奉行“冤家宜解不宜結”的處世之道,他總是笑著對待自己的對手。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對手”,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人與人之間不但有競爭,還有合作。

坐在一起的同行們常常侃大山,雲山霧罩,歡聲笑語,氣氛可說十分融洽。可誰知,在這種氛圍背後,卻會陰霾密布。因為是同行,因為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他們之間就存在競爭。存在競爭就容易讓人喪失正常的心態,於是笑裏藏刀、綿裏藏針、排擠迫害等等招術便紛紛登場,因為“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對手”。

所以,很多人一遇到自己的對手,就唬著個臉,讓人一看,就可知其中的“小九九兒”。實際上,這是不成熟的表現,真正的聰明人總是笑對自己的對手。

一般來講,一個生意人很難笑對競爭對手。可胡雪岩卻能做到,因為在他看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生意場上競爭,總免不了構成敵對關係,胡雪岩總是笑對競爭對手,千方百計化敵為友。

胡氏在生意上雖然曆經波折,但終究是有莫大的成就。這不但靠他自己的能力,也靠朋友的支持,甚至是勢不兩立的敵人也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

與胡氏勢不兩立的,大都是生意上的對頭。一般商人遇到這種事,總是想:“既然大家都過獨木橋,對不起,我隻有想辦法把你擠下去了。”然而胡雪岩不這樣想:“既然是過獨木橋,都很危險,縱然我把你擠下去,誰能擔保你不能濕淋淋地爬起來,又來擠我呢?冤冤相報,何時是個頭?既然大家圖的是利,那麼就在利上解決吧。”

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應該是明刀明槍,因為競爭過後可能還要繼續合作。做人不能太拔尖,更不宜與人爭名奪利。當事業有成時,要與人謙讓一些。為了一些蠅頭小利爭來奪去,把屬於別人的東西奪來歸於自己名下,是不會有人願意與你合作、相處的。你以後的發展也好不到哪裏去了。

同行不幸成為“冤家”,同事成為“對手”,就是因為同行、同事之間存在著競爭。往往有這樣的情形,同事之間還不甚了解,尤其是剛到一單位的同事之間,他們對單位、工作都感到陌生。這時,同樣的安全需要、同樣的地位、相同的境況使他們可以成為好朋友。但過了若幹年後,你會發現情況出現了變化,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出現了,他們便不再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出現了隔閡。為什麼會這樣呢?究根尋底,隻有兩個字在作怪:競爭。

說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難道競爭就非得讓友情走開?”

基於此,要處理好與對手的關係,就必須正確認識競爭、正確對待競爭。

在現代社會中,競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譬如職場,每個單位都有晉升、提薪的機會,而在眾多的同資同級人中,晉升誰、提誰的薪,或者說誰能提級提薪,就全靠個人表現,這便出現了競爭。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之心,競爭本身又有利於促進每個人的成長,有利於個人抱負的實現。

但是,存在競爭,不是不擇手段存在的理由,競爭應該是正當的,而不應該把對手理解為“對頭”。競爭對手強於自己,要有正確的心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一生的主張。隻有在能者麵前不怕暴露自己的弱點,才能不斷進步。”因此,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要以共同提高、互勉共進為目的,以積極的競爭心態投入到競爭當中去。

競爭總是要分勝負的,就看你能否正確地對待勝與負這兩種結果了。有人在競爭中不擇手段,就是無法正視結果,不能認清這樣一個道理:競爭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勝要勝得光明磊落,輸要輸個坦坦然然。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勝負隻說明過去。他勝了,你向他祝賀,你要從中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利於你以後的發展。同事之間的競爭,競爭中是對手,工作中是同事,生活中是朋友。競爭後,勝者不必得意忘形,輸者不必垂頭喪氣。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孟子說:“養心莫善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說,人修心養性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欲望。欲望很少的人,就是得到的不多也不覺得少;欲望很多的人,就是已經得到了很多仍然覺得少。

“知足者常樂”,誰不想得到更多呢?但現實中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得到,於是就有了競爭。競爭總有失敗者,何必那麼在意結果而沮喪呢?又何必為了此名此利而不擇手段,費盡心機呢?既然沒能獲得,還可以退而修身長智,下次再爭取嘛。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有一句名言:“人啊,把你的生活限製於你的能力,你就不會再痛苦了。”說的就非常有道理。

人與人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既要搞好團結協作,又要謹慎小心地守住自己的發展領域,在競爭與合作中尋求一種平衡。人與人之間應當是互相尊重的對手,而不是冤家對頭。隻有理清了這一點,你才能與他人和平共處,你才能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昂首闊步。

做事常留三分餘地,成人之美和氣生財

為芥末小事、為一己私利,針鋒相對、大動幹戈、劍拔弩張、水火不容,其結果往往兩敗俱傷,何苦來哉?所謂和氣生財,胡雪岩在做事時講究個“和氣”,樂於留人一線生路。出於這種超人的度量,他才能不與人結怨,反收人心。可以說,在胡雪岩成功的過程中,氣量絕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人無理也要爭三分,得理絕對不饒人;有人得理也會讓三分,驅虎絕不入死巷。前者好爭好戰,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後者君子風度,自有一種天然向心力。其實,爭強好勝者未必就能掌握真理,而胸懷大度的人,越是自己有理,越表現得豁達,於是他們總是深得人心。

尤其是對生意人而言,做人不能太絕,做事不能太狠,讓人一活路,才能留己一財路。待人處事,得理也要讓人。正所謂“兔子急了也咬人”,聰明人絕不會做逼虎跳牆之事,他們深知“窮寇莫追”,所以在待人處事中多會留給別人一條活路,當然自己也就多了一條路走。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他即使完全有理由、有能力將對手置之於死地,也絕不把事情做絕。

胡雪岩到蘇州,到永興盛錢莊兌換20個元寶急用。這家錢莊不僅不給他及時兌換,還平白誣指阜康銀票沒有信用,使他很受了一點氣。

這永興盛錢莊本來就來路不正。原來的老板節儉起家,幹了半輩子才創下這份家業,但40出頭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現在錢莊的檔手是實際上的老板,他在東家死後騙取那寡婦孤女的信任,人財兩得,實際上已經霸占了這家錢莊。永興盛的經營也有問題,他們貪圖重利,隻有10萬銀子的本錢,卻放出20多萬的銀票,已經岌岌可危了。

胡雪岩在這家錢莊無端受氣,自然想狠狠整它一下,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擠義源票號的辦法。京中票號,最大的有四家,招牌中都有一個“恒”字,稱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義源本來後起,但由於生意靈活隨和,信用又好,而且專跟市井細民打交道,名聲一下子做得很盛,連官場中都知道了它的信譽,因此生意蒸蒸日上。“四大恒”同行相妒,想打擊義源,於是出了一手“黑”招。他們暗中收存義源開出的銀票,又放出謠言說是義源麵臨倒閉,終於造成擠兌風潮。

胡雪岩仿照這種辦法,實際上可以比當年“四大恒”排擠義源時做起來更方便也更狠。浙江與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岩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和糧台,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一來,永興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這一招借刀殺人,一點痕跡都不留。

不過,胡雪岩最終還是放了永興盛一馬,沒有去實施他的報複計劃。他放棄計劃,有兩個考慮,一個考慮是這一手實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絕對沒有一點生路。另一個考慮則是這樣做法,很可能隻是徒然搞垮永興盛,自己卻勞而無功。這樣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願意做。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胡雪岩為人寬仁的一麵。說起來這永興盛既來路不正又經營不善,實際上是一個強撐住門麵唬人的亂攤子,即使將它一擊倒地,大約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情,可能還為錢莊同業清除了一匹害群之馬。即使是這樣,胡雪岩還是下不得手去,足見他所說的“將來總有見麵的日子,要留下餘地,為人不可太絕”,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確確實實是這樣去做的,這其實可以看作是胡雪岩的一條為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