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協調利益上的矛盾(3 / 3)

害怕解雇人,是管理者們不願處理員工問題的首要原因之一,他們不願充當惡人。但這是你的職責。倘若你拒絕處理管理問題,對於企業來說,管理者本人也就成了問題員工。

企業內的“經濟製裁”

作為雇員,既然進了一家企業的“門”,就要遵守“家規”,如有違反,必然會受到處罰。

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對此有過很形象的比喻,她說,你要到一個日本人家裏去的話,就非得脫鞋不可,不管你腳下的鞋有多貴、多新,即使連地都沒沾,都還是要脫,這是一個入鄉隨俗的規矩。針對新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問題,這位世界500強中首位華人女性副總裁觀點鮮明——“你要進入到我柯達的‘新房’,你必須要聽我柯達的聲音,這是絕對的”;還有一句是,“你要玩我的遊戲,當然要跟著我的遊戲規則”。

罰款,無疑是葉鶯所稱的“遊戲規則”的一種。正如價格手段永遠是產品促銷的最佳法寶一樣,這種企業內的“經濟製裁”行為,由於直接觸及到了員工的經濟利益,故也具有僅次於辭退、降薪、降職的極大威懾和警戒作用。引用經濟學理論:人們基本上是受經濟性的刺激物所激勵的,金錢及個人獎酬是使人們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勵手段,公司要想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經濟性報酬。而要想使違規的員工痛定思痛、曉得利害,一位企業人力資源經理提供了最簡明有效的辦法,“隻需讓他們把已經收進錢囊裏的金錢,交出一點來就行了”。

他所在的企業,以前曾施行充分的“人性化管理”:員工不僅享受高工資、高福利、免費醫療,而且規章製度對他們而言基本是形同虛設,若非重大錯誤,不然就很少有被嚴格追究違規責任的,連通報批評都沒有,更遑論罰款了。剛開始,員工們出於對企業的感激心理,尚能自覺地勤奮工作、遵守紀律;但時間稍微一長,“主人翁意識”日漸高漲,如消極怠工、違規亂紀等各種不良現象,都如瘟疫般一一爆發出來,幾乎使企業活活垮掉。

該人力資源經理上任後,本著“治亂政用重典”的決心,在處罰機製上著實下了幾劑“猛藥”。他在報請企業高層後,作出規定:對員工日常的工作失誤和違紀行為,依照情節輕重和造成損失的大小,采取警告、嚴重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多種形式的處罰。實施後,盡管效果非常喜人,但也還是有問題:據說是個別員工“麵皮比較厚”,光是給予警告和記過,他們聞過則忘,根本不往心裏去。

為此,他就使出“必殺技”——罰款,將員工的違規情況和績效考核同獎罰直接掛鉤。據稱,所有問題就此迎刃而解。

當警告不再奏效,當記過漸失威力,而員工所犯的錯誤尚不足以將之開除的時候,企業應該慶幸還有罰款這個“輔助性管理工具”可資利用。相對於批評、警告、記過這類“雞毛撣子”,交納罰金這樣的“割肉之痛”,攸關生計,相信並不是每位雇員都可以不把它當一回事的。

路邊有條高壓線,路人都被嚴厲告知不得上前觸摸。有人不聽勸告,非要上去摸一下不可,結果被電擊中。對這種人,我們除了心生同情之外,多少覺得他有點“活該”。

罰款也是如此。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天條”及規章製度,單位中的任何人觸犯了都要受到懲罰。製度明明規定了員工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好像是標明了在哪裏有“高壓線”,令行禁止、不徇私情。這樣如果偏偏還有“不信邪”的家夥要去碰碰,結果即使被碰得“頭破血流”,又豈能怨得別人?

比如說,企業為培養員工的良好習慣、保證體係健康穩步運營,一般都會規定幾大類禁忌,包括吸煙、吃零食、曠工,以及上班時間串崗、打瞌睡等,言明如有違反,就要被罰款。有員工看旁人沒注意,就哪裏涼快哪裏睡去了,當他接到罰單向人大吐苦水時,我們能同情他、並向他頒發一麵“委屈獎”嗎?所以說,製度實際上隻是用來約束、規範、管理那些違反製度和有違反製度動機的人;對遵紀守規的員工來說,即使製度的條款再苛刻、罰款的額度再大,也跟沒有差不多。

四川希望集團的治廠方針,是“以慈母般的關懷善待員工,用鋼鐵般的紀律治廠”,一向為外界所稱道。陳育新用他近20年的企業管理經驗證明:在嚴厲基礎上的寬容效果才好,在寬容之後的嚴厲才更有力度。他認為:必須讓員工明白,寬容是有限度的,並且寬容隻會發生在提高認識之後。該企業有所謂的“十不準”戒規,據透露,裏麵的條款“幾近苛刻”。到海爾參觀過的人也都知道,這家企業的員工走路都被要求靠右行,在離開座位時則需將椅子推進桌洞裏,否則,都將被罰款……企業作這樣的規定,無非是希望全體員工在心目中形成一種強烈的觀念:製度和紀律是一條不可觸摸的“高壓線”。

但是,罰款製度畢竟是手段不是目的,使用過濫就會適得其反;同時任何企業的管理製度和行為規範,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一個建立、健全和完善的過程。企業製定和推行罰款製度,關鍵是要遵循公開、公正、公平、公心的原則,並從技能培訓、企業文化建設和建立科學的獎懲機製入手,使員工心悅誠服、勇於認錯。

借用“熱爐法則”,來闡述罰款製度的四大懲處原則:

①警告性原則:熱爐外觀火紅,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爐子是熱得足以灼傷人的。為讓員工趨利避害,企業的領導者就要經常對下屬進行規章製度的教育和宣傳,以警告或勸誡員工不要觸犯規章製度,說明罰款的種類和額度。如果有企業平常把規章製度藏在抽屜裏,誰都不知道裏麵規定了啥內容,等到員工違規後,才拿出來作為罰款的依據。這樣做,顯然不能服眾。

②驗證性原則:用手觸摸熱爐,毫無疑問地會被烈焰灼傷。誰若明知企業有相關規定,還要以身試“法”、觸犯單位的規章製度,就一定要對其進行懲處,以明紀律、以儆效尤。

③即時性原則: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懲處必須在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進行,決不拖泥帶水,決不能有時間差,以便達到及時改正錯誤行為的目的。

④公平性原則:不管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管理者應該是罰款製度最直接的體現者,對自己倡導的製度更應該身體力行。如果“刑不上大夫”,那麼罰款製度有不如無,甚至比沒有更糟糕。

此外,企業在製定罰款製度時,還必須遵守合理、合情的原則。比如說,員工在廠區內違規吸煙,你即使罰他一二百元誰都沒有話說,但如果提出罰款一萬元,那就有些過了。在這方麵,我國法律也有明確規定:企業對員工的罰款金額,不得超過本人工資的20%。

機製的創新和進步也很重要。管理者一方麵要鼓勵員工行使自身的權利和義務,以合理化建議等形式通過正常渠道對罰款製度進行完善,積極尋找更多替代罰款的其他辦法;另一方麵,更要大力激勵員工,包括加大獎勵額度和範圍,有了罰也要有獎,形成“獎勵為主,處罰為輔”的激勵型管理機製。

隻有當員工們理解、認同了企業的罰款製度後,才會少了因為“要罰我”而萌生的反感,多了“我認罰”的坦然和勇氣。

說服下屬需要技巧

管理者要想打消員工心中的不滿情緒,就要有能力說服對方。說服員工需要管理者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

(1)適度褒揚,順水推舟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了解,並給予讚美。身為管理者,應適時地給予鼓勵慰勉,褒揚員工的某些能力,引導他們順水行舟,更加努力地工作。例如,當員工由於非能力因素拒絕接受某項工作任務時,管理者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和熱情,可以這樣說:“當然我知道你很忙,抽不開身,但這種事情非你去解決才行,我對其他人沒有把握,思前想後,覺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就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這一勸說技巧主要在於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點給予適度的褒獎,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減輕挫敗時的心理困擾,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你的勸說。

(2)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俗話說,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許多說服工作遇到困難,並不是我們沒把道理講清楚,而是由於勸說者與被勸說者固執地據守本位,不替對方著想。如果換個位置,被勸說者也許就不會“拒絕”勸說者,勸說和溝通就會容易多了。管理者在勸說員工時,尤其應注意這一點,並自覺地運用到工作中,清除無形的情緒障礙。管理者站在被勸說者的位置上瞻前顧後,同時,又把被勸說者放在管理者的位子上陳說苦衷,抓住了被勸說者的關注點,使他心甘情願地把天平砝碼加到管理者這邊。

(3)求同存異,縮短差距

上下級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共同意識”,作為管理者,為了有效地說服員工,應該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求同存異,縮短與被勸說對象之間的心理差距,進而達到說服的目的。管理者要說服員工,就要設法縮短和別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而共同意識的提出,則能使激烈反對管理的人,也不再和管理者意見相反了,而且會平心靜氣地聽從管理者的勸說,這樣,管理者就有了解釋自己的觀點,進而攻入別人之心的機會。

(4)推心置腹,動之以情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管理者的說服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情感的征服。隻有善於運用情感技巧,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動人心。感情是溝通的橋梁,要想說服別人,必須跨越這一座橋,才能到達對方的心理堡壘,征服別人。管理者在勸說員工時,應推心置腹,動之以情,講明利害關係,使對方感到管理者的勸告並不抱有任何個人目的,沒有絲毫不良企圖,而是真心實意地幫助被勸導者,為他的切身利益著想。白居易曾寫過這樣兩句詩:“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今雖非古,情同此理。

(5)克己忍讓,以柔克剛

當員工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相左時,作為管理者,切忌用權力去壓倒員工。如果那樣做,也隻能是千斤壓而不服的狀況,員工的反抗會像收緊的彈簧一樣隨時擴張、爆發。而高明的方法應該是克己忍讓,對對方禮讓三分,以柔克剛,讓事實來“表白”自己。一旦管理者這樣做,其高風亮節必然會激起員工的羞愧之心,員工會打心底裏由衷地佩服管理者的度量,在無形中便接受了規勸與說服。這種容忍的風範和“四兩撥千斤”的說服技巧常常能贏得員工真誠的擁護與尊敬。

(6)先行自責,間接服人

當你作為一個管理者,欲將某一困難的工作任務交付員工時,明知可能不為對方接受,甚至還會引起他的非難,但此事又太重要實在非他莫屬。要說服他十分困難,不妨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說一句:“現在我要向你說這麼一句話,雖然明知你會感到不愉快!”對方聽了以後,便不好意思拒絕或非難你,因為你畢竟是管理者。先行自責,就等於在對方的手腳上加了枷鎖,使他無法拒絕你,無法拒絕你的意見,從而接受你的難題,達到間接服人的目的。

(7)適加作料,輕鬆詼諧

管理者說服別人,總不能一律板著臉、皺著眉,而且,這樣子很容易引起被勸說人的反感與抵觸情緒,使說服工作陷入僵局。在工作中,上級說服員工時,可以適當點綴些俏皮話、笑話、歇後語,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這種加“作料”的方法,隻要使用得當,就能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清楚明白、詼諧風趣,不失為說服技巧中的神來之筆。

(8)為人置梯,保人臉麵

管理者要改變部下業已公開宣布的立場,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顧全他的麵子,使對方不至於背上出爾反爾的包袱,下不了台。假定管理者與員工在一開始沒有掌握全部事實的情況下發生了分歧,作為管理者,為了勸服員工,他可以這樣給員工鋪台階:“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設想,因為你那時不知道那回事。”或者說:“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後,我就知道自己錯了。”為人置梯,可以把被說服者從自我矛盾中解放出來,使他體麵地收回先前的立場。在實際工作中,管理者最好采取單獨麵談的方式,讓員工避開公眾的壓力,使其反省。這樣,員工定會順著你給出的梯子,走下他固執的高樓,並且還會因為你保全了他的臉麵而對你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