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競爭的加劇,各企業已把如何打造誠信品牌、提高客戶滿意度擺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提高企業員工滿意度更不可懈怠,因為大量的工作都得靠企業員工來完成,一旦員工對企業不滿,工作就很難開展,所以在企業管理中,提高員工滿意度勢在必行。
創造輕鬆的氣氛
在索尼公司,整個氣氛輕鬆融洽,相互之間充滿友善。
當然,盛田昭夫也承認並非每家公司每個時刻都是這樣。例如,豐田汽車因為1950年的罷工重創,導致公司高級主管辭職。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大大小小的罷工示威特別多,索尼公司也曾有過,但時間不算長。
1974年石油禁運,是因為勞資糾紛而導致工時損失最多的一次。那一年,日本損失了966.3萬個工作日,美國損失了4799.1萬個工作日,英國則損失了1475萬個工作日。
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各個國家都應引以為戒。日本也專門做了探討和改進,比歐美國家要進步很多。
根據1984年的統計,可以看出兩者的差距。1984年,日本因勞資糾紛導致罷工,損失工作日1254萬個,美國則損失1834.8萬個,而英國更猛增到2656.4萬個。當然,美國地大人多,英國情況不穩定,這也有一定的客觀情況。
盡管索尼公司有兩個工會組織,也有許多沒有加入工會的員工,但他們之間總的來說相處得還不錯。
盛田昭夫認為,之所以公司和員工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主要因為員工對企業管理者的態度比較了解和接受,知道許多事情都是出於誠意和善意。按照盛田昭夫的話說,日本企業的發展壯大並不僅僅是創業家一個人可以包攬的,故而僅僅利用下屬作為生產工具牟取暴利,顯然是不人道的。日本的創業者在公司成立後,會招聘員工來幫助他實現理想,達到目標。但創業者一旦聘用了員工,就要將他當作同事或幫手。而不是賺錢的工具。經營者固然須時刻將股東的利潤放在心上,但也應經常為員工和同事著想,應該給這些幫助他經營、發展企業的人相應的回報。股東與員工的分量是一樣的,有時候員工甚至更重要。例如,股東為賺錢,經常會變動,但創業者和員工的關係卻一直保存下去。隻要員工在公司工作一天,他就會為他個人和公司盡最大的努力作貢獻,所以員工才是公司最重要的因素。
盛田昭夫充分看到這層利害關係,因此特別強調互敬互重。不同的公司管理方式或許不同,但基礎不變,那就是建立在互敬互重的精神基礎上。畢竟從生產經營的角度而言,公司不能僅靠少數管理者,而必須靠全體員工。高級主管的職責既是領導企業,又是號召員工,關心員工是效率高低的關鍵。
索尼公司有一個人人知曉的原則,那就是不論身在何處,位臨哪級,隻要是索尼公司的員工,就是大家庭中當然的、不可分的一分子,也就是每個人的好同事。
因此,索尼公司在英國的工廠開張之前,將英國當地的管理人員和工程師集中送到東京,和總公司員工一起工作,一起接受訓練。大家穿同樣的工作服,不分國界,不分階級,親如一家。索尼公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英國的員工知道,雖然是日本人開辦的廠,但並沒有種族歧視存在,也沒有待遇的區別,隻有工種的不同。
索尼公司的高級主管也沒有私人辦公室,甚至連分廠的廠長也沒有辦公室,這在許多公司都是少見的,這也是索尼公司期望大家消除等級隔膜,溶成一體,互相接受和尊重。
索尼公司希望每個管理人員都能和其他員工一道,使用同樣的設施。每天早上,開工以前,各小組長都要召開一個簡短的會議,一方麵交代當天的任務,另一方麵檢討前一天的失誤。小組長往往邊說邊觀察每位組員的表情,如果有人不對勁,小組長就會主動了解他,看是否病了,或家裏有沒有出事,或個人有沒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等等。盛田昭夫說,如果員工生病了,或者不開心,或者有心事,都會影響當天的工作表現,這當然對員工和公司都不利。
相對來說,比起美國公司來,索尼公司內部工作調換要少得多。美國的員工流動率較高,自由度也相對較高。但索尼公司不希望員工流動太頻繁,為了公司的穩定發展,索尼公司希望員工快樂,固守崗位,積極工作。
但對於工程師階層來說,索尼公司又主張流動流動。索尼公司的工程師在剛進公司時,都要到生產線上工作一段時間,為的是了解實際生產情況,以及技術指標和自己工作的具體領域,日本工程師往往都非常樂意這一安排,但外國工程師不太喜歡。在美國,一個領班可能一輩子都做同樣的工作。盛田昭夫認為如果工程師個人和公司雙方都感到滿意,那當然沒問題,但采用工作調動的方式,可能會比長期從事相同的單調工作心態更好些。
企業當做大家庭
索尼精神首先強調索尼公司是開拓先鋒,從不模仿他人,索尼的目標是為全球服務。索尼的宗旨是永遠向未知的領域進軍,雖然“先鋒的路崎嶇而艱苦,但是索尼人會永遠親密和諧地團結在一起,因為參與創造發明是一種享受,貢獻個人的聰明才智達到預定的目標,更加光榮。索尼公司尊重並鼓勵個人才智的發揮,主張人人因才施用,相信個人,發展綜合或單項能力,將潛能發揮到極致,這就是索尼最偉大的合力。”
這其實也就是索尼精神的核心內容,它強調了三個方麵:一是甘當先鋒,善當先鋒,“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永遠在未知的領域率先開拓,並率先取得成功;二是團結協作,溫暖和諧地相處;三是以“人”為本,任人唯才,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積極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內力,達到最大功效。
索尼公司就是牢牢抓住這三個方麵,不斷努力,從不偏移,才由一個小小作坊發展壯大為世界級的“先鋒霸主”。
而索尼精神的根本還是在於“人”,隻有管理好“人”,利用好“人”,教育好“人”,培訓好“人”,才可能團結一致,精誠合作,朝人所未至的未知領域開拓,並取得滿意的成功。因為,“人”是最關鍵的,如果每一個“人”身上都能充分體現索尼這種獨一無二的精神,那麼索尼公司就是一隻令世界豎起大拇指的“豚鼠”,反之就成了犧牲品或“炮灰”,“出師未捷身先死”。
盛田昭夫也多次強調,“人是一切活動之本”。他觀察周圍的日本企業或公司,像索尼公司這樣重視“人”的管理的寥寥無幾。有的企業,人事部門就是老爺,員工由他們隨心所欲任意挑選,工作隨意安排,把員工放在次要的位置隨便支配,這對於企業的發展極其不利。
作為一個大企業的最高首腦,盛田昭夫也經常直接和員工接觸,到各個下屬單位了解具體情況,爭取和較多的員工直接溝通。當然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員工也越來越多,盛田昭夫不可能每一個都接觸得到,即便這樣,他也常常“窺豹一斑”,通過少數的員工來推測眾多的員工。
他要求所有的經理都必須離開辦公室,到員工中間去,認識、了解每一位員工,傾聽他們的意見,調整部門的工作,使員工生活在一個輕鬆、透明的工作環境中。
盛田昭夫就是經常趁空到下屬工廠或分店轉一轉,找機會多接觸一些員工。有一次,盛田昭夫在東京辦事,看時間有餘,就來到一家掛著“索尼旅行服務社”招牌的小店,對員工自我介紹,說:“我來這裏打個招呼,相信你們在電視或者報紙上見過我,今天讓你們看一看我的廬山真麵目。”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空氣一下由緊張變得輕鬆,盛田昭夫趁機四處看一看,並和員工隨意攀談家常,有說有笑,既融洽又溫馨,盛田昭夫和員工一樣,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並為自己是索尼公司的一員而備感自豪。
還有一次,盛田昭夫在美國加州的帕洛奧圖(Palo alto)市看望索尼公司的一家下屬研究機構,負責經理是一位美國人,他提出想和盛田昭夫合幾張影,不知行不行。盛田昭夫欣然答應,並說想合影的都可以過來,結果短短的一個小時,盛田昭夫和三四十位員工全部合了影,大家心滿意足,喜氣洋洋。末了,盛田昭夫還對這位美籍經理說:“你這樣做很對,你真正了解索尼公司,索尼公司本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嘛。”
再有一次,盛田昭夫和太太良子到美國索尼分公司,參加成立25周年的慶祝活動,夫婦倆專門和全體員工一起用餐。然後,又到紐約,和當地的索尼員工歡快野餐,最後,又馬不停蹄趕到阿拉巴馬州的杜森(Dothan)錄音帶廠,以及加州的聖地亞哥廠,和員工們一起進餐、跳舞,狂歡了半天。盛田昭夫感到很開心,很盡興,員工們也為能和總裁夫婦共度慶祝日感到榮幸和自豪。盛田昭夫說,他喜歡這些員工,就像喜歡自己家人一樣。
依賴於“人”的合力,先鋒霸主索尼公司屢戰屢勝,一步一個腳印,在高科技優新產品的開發上,把同行對手一次又一次地甩在後麵。這都歸結於“人”的管理的成功,無論是領導人、經理人、技術開發、銷售廣告人、製造生產人,都能自覺地挖潛最大潛力,盡最大努力和同事一起擰成一根繩,將索尼公司一步步拉向更高的位置。
應該說,索尼公司這種充分尊重每一個人,積極用好每一個人,耐心引導每一個人,不斷督促每一個人的做法,值得眾多企業或公司引以為參考。
正因為有這麼一支(越來越大的)心齊合一的隊伍;有這麼一批潛心鑽研、不為金錢先求事業的隊伍;有這麼一夥邊學邊幹、邊幹邊學、開拓他鄉異國銷售事業的隊伍;有這麼一群固守崗位、自覺負責、維護生產的隊伍;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才敢於一次又一次充當世界先鋒,在無人之境留下索尼的腳印,在最新技術產品上再加高一層,在世界視聽產品空白紙上再多添一筆。了解索尼公司對於“人”的管理,也就明白索尼公司為什麼敢擔風險願擔風險,之後又會擺脫風險,“置之死地而後生”,化險為夷地把公司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因此,很多時候,索尼公司這個世界“先鋒霸主”都是有恃無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