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c不是所有的衝突都不可調和,也不是所有的衝突公正地處理了就會合情合理。很多時候,管理者“推”一下,“冷”一時,裝裝糊塗可能更好。畢竟,員工之間的矛盾是企業內部的事,大家以後還要長期相處,裝一時糊塗能皆大歡喜,處理得過了卻會造成陰影。
學會“糊塗”
所謂糊塗,它的實質,不過就是認識到智慧也有它的局限;因而在某些場合放棄對智慧的依賴,而對事態的發展采取一種靜觀待變的態度,也叫“順其自然”。我們所不能駕馭的,不能強求的,就不要去勉強。人不可避免有其自身的局限,重要的是,要認識這種局限,承認你有所不能。然後,在你所能的範圍裏,你就可無所不能了。所以糊塗換個角度來看是大智慧,不是混日子。
雖然如此,人也不可時時糊塗,事事糊塗。糊塗和精明一樣,隱忍退讓和競爭進取一樣,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過分的精明,是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局限,過分的糊塗,是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價值。積極競爭進取,難免不傷及左右;一味隱忍退讓,又無端受人欺侮。所以,糊塗也應該有糊塗的原則。
原則一:該糊塗的時候糊塗,不該糊塗的時候別糊塗。事關民眾利益,個人氣節的時候不應該糊塗;在損己害人,誤事危身的時候,也不能糊塗。相反,如果隻是關乎個人的利益,個人的榮辱,那麼就無須錙銖必較、寸土必爭、針鋒相對。此時,寧可糊塗一點,忍讓一點,放人一馬,留一點餘地。
原則二:裝糊塗要像。裝糊塗並不是一種卑鄙或偽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糊塗不是愚蠢,而是一種智慧的運用。這種智慧是經過長期的養成、反複的自省、豐厚的積澱、勤奮的學習和刻苦的磨煉,爾後才能獲得的。有了這種智慧,才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裝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在心靜如水、明察秋毫的基礎上所做出的一種明智的選擇,是智慧的表現。
這種糊塗,是做出來的,是精心去追求,刻意達成的。這裏所謂做出來,並非給人以欺騙,而是讓人能夠放心接受,坦然不疑。如果裝得不像,那麼難免露出形跡,仿佛居心叵測,別人望而生疑,避之唯恐不及。
原則三:好學不輟,大事不糊塗。糊塗既是基於對自身局限的一種認識,又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一個人縱使天降大任,天縱奇才,也不可能免除他的局限,因而也就難免於糊塗。知道自己不免於糊塗而不過分依賴自己的智能,固然是一種明智的表現,但是不斷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你就可以突破局限,少一些糊塗。特別是在不該糊塗的時候,就更能保持清醒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