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美”地淘汰不合格者(1 / 3)

吐故納新是自然規律,有時又是殘酷的現實。無論經濟環境怎麼變,一家公司想要發展,就得在吸納優秀人才的同時,淘汰滿足不了公司發展需要或不合格的員工。管理者處理得好,風平浪靜;處理得不好,企業員工的士氣會備受打擊。

“炒魷魚”時要幹脆

解雇員工是管理者最難做的工作,有些管理者會為此整夜不合眼,想方設法減少這件事對人的打擊。不論怎樣想怎樣做,即使解雇決定是公司做出的,誰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誰就被看成是唱黑臉的,他們常常認為你沒有盡力保護他們。

如果要決定解雇員工,盡管有充分的理由,但是解雇將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影響,管理者仍舊會感到難下決心。然而這是必須做而且還必須做好的事。效率低下的員工必須開除,同情心隻能表現在為他們積極尋找新的工作上。

解雇之前,要先給予他們幾次警告,讓他們明確知道自己行為不合標準。然後在某次會見的時候,指明他的行為仍不合格,將麵臨被解雇的危險。

一旦真正解雇,他們會有許多的牢騷、怨恨、困難要說,不要給予什麼回答或承諾,同情他們的處境之餘,隻能對他們說,我隻能,而且必須這麼做。

還要勸告他們,要吸取教訓以免再經曆一次這樣的痛苦。這種話可能不會被當作一回事,但必須說,聽不聽由他們。

有些在單位中造成不良影響的人要開除,要明示根據的是公司的哪些規定,以及他們做了哪些出格的事情。由於個性等原因造成的惡劣影響,很難指出其具體的原因,很難說哪件事使人際關係壞了多少,另外哪件事使人際關係又壞了多少,並且這都是因為某一個人的緣故,這樣的因果關係是很難指明的。與此相似,任何造成人際關係惡劣的原因都很難說明,要據此開除某個人更加困難。但是公司必須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困難不能成為容忍公司內部不和諧的借口。

為了克服第一次解雇別人的膽怯,可以找個朋友充當被解雇人進行一次演習,他模仿被解雇人做出各種姿態,以免在解雇員工時心理準備不足而受到損害。事後在某些場合可以要求和上司在一起,不要給他人威脅自己安全的機會。上司如果不能到場,找個和本人地位差不多的同事也行。

當然,也有這種情況:某個員工早就知道自己就要被開除,當管理者真正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他也可能感到如釋重負,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解雇對別的員工會有影響。不管被解雇的人水平多低,他總會得到同事的同情,而管理者則被看做是毫無情麵的人,這很正常。解雇本來也有警告他人的含義在內,他們能夠感覺到這層含義。不過在另一方麵,管理者言出必行,有始有終,會受到敬畏。

體麵地辭去不稱職者

炒人魷魚不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有時候你不得不這麼做。如果某個員工在一年內(最多兩年)工作上都沒有表現,你就必須承認當初對他的判斷有錯誤。繼續任用他,對那些收拾殘局的人而言是不公平的,對他來說也是如此,因為,他或許比較適合其他的公司或行業。

在決定將某個員工炒魷魚之前,管理者應認真冷靜地進行自省:

①該員工過去的記錄如何?

②有足夠的辭退證據或理由嗎?

③是否已經給他改進的機會?

④是否給予過警告?

⑤在相似的例子中,采取過什麼行動?

⑥這一行動會對本部門其他人產生什麼影響?

⑦最後做決定前是否要征詢一下別人的意見?

管理者若想企業有長遠發展,還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寧缺勿濫。

企業在快速成長期會增加輔助人才,如會計人員、資訊專家、設備人員等等,來提供資訊,維持平衡。

但是要記住,輔助人員很會自我膨脹,一不小心他們就會壓倒前線打仗的人。而企業靠一線人員去敲門造訪、招攬生意、維持關係,他們應該獲得管理者的支持。

身為管理者,你得退後一步,問問自己:企業裏是前線部隊在領先作戰,還是後勤人員在發號施令?如果你覺得答案並不理想,那麼,就應對後勤員工采取行動了。

第一,要選擇最有利的解雇時機。

解雇一個人應注意的關鍵問題要選擇合適的機會,在你等機會時,應私下裏在內外部采取相應措施。在公司外部,你可能在解雇某某之前要提醒重要客戶,你們公司與他之間有矛盾,這樣做可能會使你與客戶關係密切起來,更能加深客戶與公司的深厚友誼。在公司內部,應該有另外一個經理被安插到他的位置。你可以讓他的助手攬業務,或者介紹另一個部門經理與他的客戶認識並且開展這方麵的工作。

第二,解雇忠心耿耿的員工時應給他些麵子。

想解雇某人時,除了對時機的把握外,還應考慮被解雇者對企業的忠誠度。此人對企業越忠誠、貢獻越大,越應顧及他的心情。你在辭退他之前,有義務首先把其他安排的可能性都考慮一遍。例如,橫向調動,設立一個比較能發揮其專長的職位,甚至變相降職。如果此路不通,你得給他些時間,讓他對解雇有個適應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