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美”地淘汰不合格者(3 / 3)

將解雇進行得“完美”

1.不失尊嚴地解雇員工

27歲那年,格雷格·蘇德蘭斯被解雇了。剛大學畢業,他就在芝加哥附近一家賣酒的公司當銷售助理。蘇德蘭斯開著汽車整日奔波,把一箱箱酒賣給酒店,每周工作35個小時,領著約4萬美元的年薪。但不管工作多麼拚命,他從未完成過定額。終於,在1月的一個寒風刺骨的夜晚,上司把他叫到了後台辦公室。蘇德蘭斯甚至還未坐下,一位上司就開始大叫大喊,責備他妨害了經營利潤,還對蘇德蘭斯的職業道德心存懷疑,並滿腹狐疑地問他對於竟然能夠保住這份銷售工作有何想法,然後說:“你被開除了!”

另一名管理者自始至終保持沉默,等到同僚說完了,他拍拍蘇德蘭斯的肩膀,說了幾句鼓勵的話,然後就叫他走人。根本沒有解雇金或是離職麵談。

現年33歲的蘇德蘭斯說:“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的感受。不到五分鍾,他們完全擊潰了我的自尊心。即使那位較友善的上司,也讓我覺得自己如同廢物。這絕不是叫員工走人的方式。”

蘇德蘭斯說,昔日的痛苦記憶給了自己這種啟示:憐憫、誠實而不失尊嚴地解雇自己的員工。1997年,作為國際蓋特韋通信公司的IT經理,因為業績問題他不得不解雇一名技術員。在解雇的同時,他還為這人提供了新職介紹谘詢服務、一筆豐厚的解雇金及介紹未來職業的推薦信。2000年,作為HotSamba.com的IT主管,蘇德蘭斯花一周的時間為不得不被解雇的三名員工尋找新工作。今天,作為Intel金融服務公司的CTO,蘇德蘭斯沒必要解雇員工,但他理解這種不可避免的事情,並鄭重宣告隨時準備接手這項任務。

目前的勞動力市場人才過剩,沒有多少管理者願意去學習如何正確地解雇員工,但實際上這對留下來的員工及走掉的員工來說都很重要。每天都有很多人離職,如果解雇方式得當,員工隻會傷心而不是憤然離開。如果弄得一團糟,就會自斷退路、使留下來的人感到驚恐並對將來的新員工招聘工作十分不利。

2.為可能被解雇的員工進行進步訓練

第一步是找出有問題的員工,然後通告他們沒有盡職。管理者應該親自與該員工麵對麵地交流,而不應交給人力資源辦公室處理。可以給處境不佳的員工2~4個月的時間改善業績。許多公司製定有特殊計劃,讓員工了解成敗攸關的重要性。

進步訓練的中心內容是設置一段觀察期以觀察表現不佳的員工,此間的所有工作活動都被記錄在案。這種記錄法以人道的方式給員工施加了壓力。通過製定一個不太高的目標讓員工爭取完成,表明公司並非一心想把他們逼上絕路。管理者可以與被觀察的員工一同製定目標,並每周開一次會,以觀察工作進展。

這種要求雖然有點蠻橫,但是使這些員工恢複名聲的一條捷徑。然而,如果他們在截止期之前沒有改善業績,這份文件就為解雇提供了理由。

不過,如果員工對進步訓練無動於衷,解雇會談就是叫員工走人的難點。管理者應該認真安排最後的一次會議,要在自己而不是員工的辦公室開會,並且確保自己取得了所有法律依據,並備好了必要的文書,如解雇函和一筆解雇金等。

因為解決好了所有基本問題,管理者可以把精力集中在會談本身上。這種做法類似大家在幼兒園學到的一條原則:以你希望別人(員工)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他們。在開會的時候,管理者應該盡力保持平靜、支持的語調,陳述事實要簡明、清晰,確保最多15分鍾就解雇員工。開會時間一長表明管理者快要陷入談判而不是宣布。

管理者的態度要堅決,但不要對要點做過多說明。要親切點,但不應過於親切。管理者不妨在會前記下要說的內容,然後反複排練,以便能夠使會談不跑題。

3.詢問·告訴·詢問

另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雇方法是采取進步訓練與“詢問·告訴·詢問”相結合的方法。

這種交互策略旨在使員工比較坦然地麵對自己的命運。被解雇從來不是件舒服的事,但應盡量地保護員工的尊嚴。詢問·告訴·詢問的方法依據的是這種觀念:如果某人已經料到會聽到壞消息,那麼告訴他就比較容易些,這種策略尊重了人的天性。

管理者在解雇員工時以這個問題開始:“從對你進行察看以來你覺得你的業績如何?”大多數時候,員工都知道自己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回答時就知道自己即將被解雇。這時,管理者再證實這種懷疑:“是的,你想的沒錯,你將被解雇。”話一說完,應立刻提出另一個問題:“你怎麼認為?”此時員工通常會表示悲傷,但不會表示憤怒,一旦他們害怕解雇,他們就更容易接受這種不可避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