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一任老師,你做得夠不夠好(1 / 2)

常言說,身教勝於言傳。古人曾說:“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從。”

研究表明,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因此,父母在孩子麵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當好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打上深刻的烙印。資料表明,父母的影響常常會讓孩子終生難忘。孩子是一麵鏡子,他因為你個性的優點而閃光奪目,也因為你身上的瑕疵而暗淡無光。

由於中國長期以來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家庭中的父親認為,教育孩子不是我的事,是他母親的事。事實上,父親和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重要,缺一不可。

心理學是怎樣論述男性和女性的氣質差別的呢?

男性勇於冒險、富於智慧、大度、堅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穩重、溫柔、服從、忍耐,易焦慮和自卑。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的氣質特點是互相補充的,各有優秀的一麵,又都有缺憾的一麵。因此,希望我們的後代能夠兼收並蓄,揚長避短,在勇於冒險的同時又不失穩重,在堅定、大度的同時又能忍耐、服從,這就是我們說父親和母親都要參與家庭教育的原因。

一天,在兒童樂園裏,一個父親帶著兒子到這裏來玩兒。這時幾個兒童在一種大型攀爬器械上爬得正高興,這個孩子看到別人玩兒得開心,自己也要上去,可是上去以後又害怕了,不敢往前爬,說:“爸爸,快抱我下去。”

爸爸回答:“下來幹什麼?沒事兒,往前爬!”

可是媽媽心疼,馬上把孩子抱了下來。

男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有自己獨特的交往方式和活動內容,他們有時把自己變成“大男孩”“大朋友”,和孩子一起跑跑跳跳,做各種遊戲,有時和孩子一起修理各種玩壞的玩具,有時他們會極有耐心地回答孩子們提出的各種“為什麼”。當然,在母親眼裏,父親對孩子的要求有時是近乎“苛刻”的(如前邊的例子),但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孩子們活潑、勇敢、自信、智慧等多種心理品質。

有人經過觀察後發現,男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很少問你冷不冷、熱不熱、想吃什麼東西嗎、渴不渴等生理性問題,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向外”“向前”上。因此,也有人說,勇敢、幽默、豁達、自信等品質很難從母親那裏得到。

我們之所以強調父親參與家庭教育,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是,在我國的托幼機構中很少有男性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女性工作人員,這就更加減少了幼兒與男性接觸的機會。這對男孩子的損失尤其重大,因為他完全沒有可模仿的榜樣,不知道男人應該怎樣待人接物和處理問題。這種情況對女孩也是有損失的。研究發現,這種女孩長大成人後,在男人的麵前往往感到手足無措,經常出現緊張和羞澀。

因此,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都應該積極參與教育,發揮父親的作用。如果再深一步討論的話,可能問題更加嚴重。資料表明,有極少數男孩因為很少接觸父親,性格中多數是女性特征,甚至發生性別角色混亂,長大後在戀愛與婚姻中會遇到困擾和障礙,後果相當嚴重。因此,我們懇請那些終日忙於工作、生意和社會交際的父親們,每天至少拿出兩個小時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

現在,中國的大部分男人對家庭是很重視的。他們很多人都打破了父輩的常規,比任何時候都積極地參與撫養自己的孩子。在他們的孩子出生之前,很多男人陪伴他們的妻子做產前檢查和參加分娩課程。一個世紀前,很少有父親親眼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情景,而今天,如果哪個父親不在現場,就會讓人感到意外了。

因此,爸爸這個詞可解釋為連接、撫養、情感參與、支持、建議和保護。當更多的父親參與他們孩子的生活時,孩子們才會進一步地認識到這個詞的意思是男子氣質。在這個時候,父母們可能才會發現,養育孩子其實就是教育他們自己。

孩子要在爸爸身上得到什麼呢?

根據調查,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品質大多數都是在他們的父親那裏學到的,用孩子的話說,有16種品質是他們希望從爸爸那裏看到的:

1.認真對待我們如同我們對待自己;

2.為了我們做個有同情心的建議者;

3.向我們顯示你愛我們,且是真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