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攀比是煩惱的根源,那些心態平和、容易滿足、不攀不比、安心過自己日子的人才是最快樂的人。這句話也適用於孩子。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煩惱就來自他們和同學比吃、比穿、比酷……此前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某地區幼兒園的孩子們已經開始比誰的老爸的汽車更好。試想一下,孩子們稚氣的臉上卻提前流露出與年紀不相稱的勢利表情,不能不讓人憂心忡忡。因此,幫助孩子克服愛攀比的思想,在適當的時候教育孩子不和別人攀比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攀比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狀態,也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會存在的。可是,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人們攀比內容卻有很大不同。今天麵對孩子的種種攀比,我們首先應該清楚地區分:
攀比,不一定都是壞事情,問題在於向哪個方向引導;
攀比,有時是不服輸的表現,但比吃、比穿、比虛榮,就不足取了;
攀比,和其他事情一樣,過分則隻有害處而沒有益處;
攀比,如果參照係選擇得好,那麼孩子越比發展得越快。
換言之,攀比不一定都是壞的。當發現孩子有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為時,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以作應對。
1.改變攀比的方向
孩子喜歡在生活享受方麵向上比,別人買了名牌書包,我也追求;別人有了新式玩具,我也想要。這時,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受情緒控製而缺乏理智,不能理解滿足人的需求是受一定條件限製的。對付這一類攀比,快速生效的辦法就是調整比的方向,將向上比改為向下比。這也叫作反攀比。
2.遷移攀比的興奮點
孩子有攀比心理,說明孩子的內心有競爭的傾向和意識,想達到別人的水平或超越別人。我們要善於抓住這種上進心理,並且改變孩子一味地攀比吃穿、消費的傾向,引導孩子將攀比的興奮點遷移到學習、能力、毅力、良好習慣等方麵。
3.將今天與昨天比
讓孩子今天和昨天比,本周和上周比,這學期和上學期比,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並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努力超越他人。這樣就能改變孩子習慣於橫向攀比而改為縱向自我比較。
4.將攀比變成動力
當孩子愛攀比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將攀比變成動力,告訴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攀比的條件。
攀比不是一無是處,關鍵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