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的這種行為不改變,那麼孩子也會學會家長說髒話的習慣,以此來對抗家長的教育。正因為如此,有的家長才會發現,孩子在與自己交談時,總會不時蹦出一個髒字,同時也表現出了不服、輕蔑之意。孩子會這樣對自己說:“憑什麼我不能說髒話?他有這個權利,我為什麼不能有?他們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他們!”
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習慣了髒話連篇,這導致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出現隔閡,更讓孩子學會了壞習慣,這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馬克思曾經說過:“你可以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影響孩子,可最好的方式還是你的行動。”所以,想要與孩子重新找回溫暖,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改掉說髒話的習慣,讓孩子去做什麼的時候,自己首先要做到;讓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也一定不要去做。這樣,孩子才能感到你是個偉大的家長,值得信賴的家長!
家長不說髒話,這是維護自身形象的根本。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父母的所作所為,更不願意接受他們的教育。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
1.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有些家長的壞習慣並非短期養成,在孩子出生之前早已有之。也許這種習慣很難改正,但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就要下決心改掉自己身上的那些壞習慣,以防“遺傳”給自己的下一代,更讓自己丟了麵子。如果家長感到強行戒除的確有困難,那麼不妨求助於相關專家。例如,你有罵人的習慣,那麼可以報名參加禮儀培訓班,在文明的環境中扭轉自己的行為;如果有晚上睡不著、徹夜玩鬧的習慣,那麼可以尋求醫生的建議,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的幫助下,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2.告訴孩子說髒話不對。當孩子說髒話時,首先,家長應當堅決地告訴孩子:“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聽到那些髒話,我也不希望你們說那樣的話。”家長應該要求他不準罵人,也不準因為說髒話而給自己惹麻煩。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說髒話的毛病,那麼家長就應當告訴孩子:“這句話是罵人的話,不好聽,不要學。”把不文明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中。家長可以多帶著孩子參加群體活動,讓孩子明白說髒話不好。
3.鄭重地向孩子道歉。家長的髒話有時候屬於口誤或不由自主,例如在教育孩子時,突然有些急躁才脫口而出。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轉移話題,更不要想方設法地掩蓋,而是應當誠懇地說聲:“對不起。”然後,可以解釋剛才的行為,並對自己的做法感到懊悔。這樣,孩子既能明白說髒話不好的道理,又能感受到父母的真誠,對父母的好感自然能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