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電腦對孩子的負麵影響(1 / 2)

一位教育工作者經常告誡為人父母者:他們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不是金錢投入不足,而是時間投入不足!我們也可以換個說法:是關注投入不足。

雖然父母在孩子學習的物質條件上有求必應,書籍、電視、電腦一應俱全,但是就是不抽出時間過問孩子是怎樣使用這些東西的。其結果是:為學習而準備的東西到頭來成了高級玩具。例如電腦在許多家庭裏麵就成了這種東西。

俗話說,玩物喪誌。“玩電腦”同樣如此。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飛飛上初中後,為了讓兒子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父母專為他買了台電腦。自從電腦進家,飛飛放學後再也不出去玩兒了,雙休日更是鑽進房裏一天不出門。飛飛的父母看孩子這麼用功,打心眼兒裏高興。天長日久,他們漸漸發現有點不對頭,兒子越來越不愛和別人說話,人也變得越來越孤僻古怪。一天,飛飛的爸爸去學校開家長會,班主任談到飛飛這學期的變化,不愛和同學們在一塊兒,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動手動腳,問父母是不是有什麼事兒影響了孩子。飛飛的爸爸摸著後腦勺,說家裏沒什麼事呀,隻是買了電腦後,這孩子放學回家就門都不出了。班主任點點頭說,問題很可能就出在電腦上麵。

班主任的話引起了飛飛父母的重視。一天,飛飛上學了,他倆便查看了孩子的房間,沒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接著從電腦上看見了兒子寫的幾篇文章,這一看不打緊,他倆的心跳到嗓子眼上了。那編造得離奇古怪、充滿色情暴力、不堪入目的淫穢故事嚇得他倆目瞪口呆,幾乎癱在地上……這難道是電腦之過嗎?不是。

可見世上萬事萬物無不具有兩重性,電腦也是這樣。有人稱電腦為“雙刃劍”,也就是這個道理。電腦這一高科技時代的寵兒進入尋常百姓家,便備受“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的青睞。但是人們始料不及的是,電腦在造福人類的同時,若使用不當又可能產生負麵效應,飛飛的例子在當今家庭中並不罕見。

本來,正確地使用電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但問題是,許多家庭裏的電腦成了一個玩具:孩子整天通過電腦玩電子遊戲,看黃色錄像、暴力色情片等。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到孩子的生理健康,而且還會使孩子內向、消沉、俗氣,甚至走上犯罪之路。

當然,我們也不應一味地反對孩子玩電子遊戲和看電視。因為它們對啟發和發展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還是有益處的。隻要不是過度沉迷於遊戲,就應當允許孩子做一些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隻允許孩子看正書或做功課一方麵難以做到,另一方麵也容易使孩子僵化和呆板。所以應該允許孩子通過看兒童書籍和電視以及玩電子遊戲,多方麵接觸世界和事物。

否則,家裏的電視機關上了,孩子可以跑到鄰居家裏去看。家裏不許玩電子遊戲,他跑到外麵去玩兒。孩子如對功課不感興趣,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即使人坐在書桌前,心思也仍在電視上。

科學研究發現,就是長期“正常地”使用電腦也對青少年有負麵影響。

前不久,芬蘭心理學家研究指出,青春發育期前的孩子如果長時間地與電腦在一起,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感情生活都將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心理學的常識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理狀況是在環境與人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孩子的腦細胞適應能力特別強,因此他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很快就會適應,很容易形成一定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根據這一原理,經過認真地觀察研究發現,電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以下幾方麵影響。

1.人的思維需要語言、表象等作為工具,是一種內在的個人交談,一個人的經驗詞彙、語言等共同形成了人的邏輯思維方式。在青春發育期以前,孩子如果長時間與電腦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維方式就會與電腦的符號式思維相同,也就是說,零碎的符號式機械思維方式有可能代替了人正常的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