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正在大量地悄悄買進,其中含義不言自明。當然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判斷。
本案例提到了主力的目的是希望市場上的買單先成交,利用頻繁換單方法讓市場排在第一位的接單抵擋市場的自然拋盤,並不是主力自己要出貨。
如果主力自己要出貨的話是用不著這樣換單的,因為換單以後主力的單子還是在後麵,一旦主力自己將排在前麵的市場買單吃掉了,那麼隻剩下主力的買單了,或者市場上直接拋出來一張大單子主力也得接下來。
因此主力自己要出貨的話是不會采用這種方法的。
該股在3個月後下破7元以後隨市場走好還是走出了一波行情,隻是並沒有走強於大盤,而且成交量放得很大,顯示其中確有主力但並非大主力。反過來也驗證了在本案例中主力也不是急於要出貨。
2.看清尾市拉抬的用意
某股票的股價並不在漲升階段,成交量也相當平常,但在尾市的最後一刻出現了一筆或者幾筆明顯屬於大量的成交單子,導致的結果就是股價突然直線上衝使得收盤價快速回升。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多見的,其頻繁的程度幾乎可以達到每天就會有幾家。
如果我們想見識一下這種走勢的話,非常簡單,在每天收盤後搜索5分鍾漲跌幅排行榜,排在前幾名的幾乎都是盤中主力尾市拉升的傑作。
也許投資朋友會以為這個問題的結論很明顯,不就是主力做收盤價嗎?對,是主力做收盤價。但主力做收盤價的目的卻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而這正是我們想要知道的。
還要說明一點:某些計算市值的日子也會有其他的大單子做收盤價,目的是為了賬麵上的榮譽,這些特例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內。
對於主力拉升收盤價的目的我們可能會有3種解釋。
第一,非常簡單,就是把眼睛一閉說這是主力拉升股價的前奏。
的確,有時候主力在拉升的前一天將收盤價故意拔高,這樣第二天股價的起點會高一些。
但現在的市場早已今非昔比,投資者也早已經百練成精,光靠突然拔高的收盤價是無法讓市場接受的。如果拉了收盤價而第二天主力沒有參與,那麼股價必定會低開在前一天主力拉升收盤價以前的價位,也就是說主力最後收盤價是“瞎忙”,白白浪費銀子。因此現在已經很少有主力會為了拉升股價而采用拉高收盤價的方法。
第二,承認有主力在運作,但目的隻是護盤,也就是不讓股價下跌。
這是自以為成熟的理解。
如果我們繼續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生疑問:既然主力尾市拉升股價並不是為了要在第二天繼續拉升股價,而隻是為了維護股價,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護盤,更確切的說是護收盤價的盤,那麼當天做收盤價所增加的籌碼怎麼辦?
主力絕不會輕易增加倉位的,所以這種情況會有但並不具有普遍意義,隻能是某個個案。
第三,主力運作目的無法一眼看出,必須結合其他情況一起研判。
似乎令人失望,這種解釋等於沒有解釋,但卻是最實際的解釋。
在看盤的分析判斷過程中,任何一個現象都不一定會導致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
所以,第三種解釋才是投資者的成熟體現。
本書很少涉及基本麵方麵的研判,因此所謂“結合其他情況一起研判”主要就是指盤中的實時研判,與基本麵無關。以下分幾種情況進行研判。
假設一:該股全天的成交非常平淡,大單子也很少見。
這種情況表明市場已經將該股遺忘,即使主力做了收盤價,恐怕除了手持籌碼的老股東以外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一點,因此結論就是“主力護盤”。
這個解釋是前麵提到過的第二種解釋。盡管結論相同但投資者所體現出來的意境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現在得出這個結論是在分析了盤中交易以後,而不是斷然做出的,這是一種非常合理的解釋。
假設二:盤中股價在一個特定的較低的價位附近出現過一些較大的成交量。
在跌幅較大的一個低位持續出現較大的接單或者拋單,但很快被主動性的反向單子成交,股價並沒有因為大量拋單的出現而繼續下跌,這種情況是不太正常的。
注意這裏所說的大單子是明顯比平常大的單子,比如一般的買賣單都是幾十手,但這些較大的單子都是100手以上。
這種低位大量換手的表象背後是什麼呢?
這裏請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股價沒有繼續下跌”。
這個細節表明這些大量的交換多數是有“默契”的。或者是主力將部分單子轉讓給他人,或者是其他人的單子轉讓給主力,但絕不可能是市場上兩個完全沒有關係的投資者在交易,因為這種交易無法保持價格不動。
現在,既然是買賣雙方的“默契”交易,而且其中一方還是主力,那麼收盤時主力肯定不會願意股價一直在低位,這樣就會出現做收盤價的現象。
既然是主力與他人的籌碼交換,因此這樣做收盤價的目的也就是“主力護盤”了。
這種解釋與開始時提到的第二種解釋也是一樣的,但我們通過分析不但知道了主力在尾市護盤,還知道盤中有“默契”的交換行為。
假設三:盤中出現主動性往下打壓的單子。
這種情況就是一旦下方出現相對稍大的單子就立刻有主動性的單子拋出來,股價不斷走低,盤中走勢明顯弱於大盤。
這與前麵的稍有不同,存在“默契”交易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我們應該要注意到與假設二完全不同的細節:“股價不斷走低”。
由於這個細節我們基本可以排除“默契交易”的可能。
我們能夠接受“主力與某人在某個價位交換籌碼”的結論,但我們不能接受“主力與某人在一路下跌的過程中交換籌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