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風防濕保安康(1 / 1)

季節不同,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也是不同的,根據季節的變化有側重點地做養生保健工作,即可有效預防濕熱的發生。

春季是萬物複蘇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寒氣逐漸退去,陽氣開始生發,在暖陽之中享受著溫暖的春風,滿眼的青翠,人的精神狀態也會隨之高漲。如果這個時候可以順應春氣生發,同時做好防濕熱工作,不僅利於身體健康,還能有效避免濕熱。

春季氣溫會慢慢升高,春風、雨水較多,此時應當注意風、熱化“火”傷身,還要謹防濕熱襲身,避風。春季的風是助熱的重要外邪,從中醫的角度上說,風生於熱,以熱為本,以風為標。濕熱者如果身體中已經存在濕熱,再加上外受風邪、溫邪、濕邪,濕熱病症就會加重,還會衍生出其他溫病。

濕熱蒙上焦會出現身熱煩躁、神昏譫語等症;濕熱結腸腑,可能會出現潮熱、腹滿疼痛、便溏澀、黏滯等症;濕熱在下焦,會表現出身熱心煩、口幹苦、尿短赤、白帶多等症;濕熱在肌表,會表現出斑疹隱隱、舌紅無苔、脈細數等。

因此,春季要做好避風工作,出門的時候戴好帽子、圍巾,穿好外套。下雨的時候應當注意避雨,不能穿著濕衣服或披著濕發睡覺等。

春季時的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應當注意養肝,少吃酸味食物,稍微吃些甜味食物,春季肝氣當令,肝氣太旺會傷及脾胃,影響到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而酸入肝,肝入脾,少酸多甜,既能避免肝氣過盛,而且有利於脾氣生發。脾氣正常不虛,則不宜遭受濕熱之邪。脾胃是濕熱的傳導之源,所以,隻要脾胃之中沒有濕熱,肝和其他髒腑也就不會被濕熱侵襲。因此,春季要少吃些酸味食品,適當吃些蛋白質、糖類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如新鮮果蔬、蜂蜜等;油膩食物也是要少吃的,因為大量攝入油膩之品會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生濕助熱,因此春季要清淡飲食,主食和雜糧搭配食用。

春季多風,容易耗散身體內的水分,所以要多吃些能夠為身體補充津液的食物,如粥,粥中加些蔬菜或水果,不僅能增加粥的風味,而且能助春陽的生發。

早春時期後潮濕,人很容易表現出身體倦怠、胸悶、腹瀉、食欲下降等症,少數人還會出現濕疹、關節疼痛等,因此飲食上應當注意攝入一些有除濕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紅豆等;生濕的食物最好不要吃了,如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及榴蓮、芒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