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從農村市場看供銷社——肇州縣供銷社經營狀況調查(1 / 2)

組織工業品下鄉,是解決市場疲軟的一項戰略性措施。那麼,農村市場的潛力究竟多大?農民的消費需求有哪些特點?供銷社開拓農村市場是否可以有所作為?為此,記者不久前到肇州縣作了一次調查。調查結果表明——

農村消費市場確有潛力可挖,主要表現在農民仍有一定的結餘購買力,消費需求較大,但由於過去農民出售農副產品不能及時得到現金收入,再加上適銷對路商品較少,致使農村市場銷售平平

從肇州縣城鄉居民的購買能力來看。據統計部門統計,上半年肇州縣城鄉居民貨幣收入近1.29億元(其中農民總收入為0.76億元),扣除非商品性支出,購買力總額近1.02億元,已經實現的購買力為1.07億元,超出按上半年貨幣收入計算的購買力0.05億元。截至6月末,全縣城鄉居民儲蓄餘額0.96億元,手中現金0.1億元,結餘貨幣總額為1.06億元,與上半年已經實現的購買力大體相當。當然,儲蓄並不等於結餘購買力,但如果引導得好,其中一部分還是能夠變為現實購買力的。

再者,去年這個縣農民出售農副產品收入的一億多元中,當年隻拿到0.5億元現金收入,到目前尚有20%的“白條”沒有兌現。同時,今年農民手裏光積壓的羊毛就有六十多萬公斤。如果這兩個方麵都能變成現金收入,農民的購買力還可以增加一大塊。

從農民購買需求來看。肇州縣是我省典型的農業縣和非沿線縣份之一,40萬人口中農村人口約占3\/4。據對生活水平比較高的托古鄉新化村調查,去年人均收入500元。全村512戶現已擁有電視機和洗衣機各200台、收錄機300台、小四輪46台。農民反映,家裏該有的擺設差不多都買了,現在不少人家都還有兩三千元存款,今後的消費順序是:一保生產,二建住房,三改善飲食,四增加擺設。特別是農村“建房熱”久而不衰,建材類商品銷售仍然看旺。常用藥品在農村銷量也很大。上半年約占全縣供銷係統銷售額的20%。因為農民考慮去醫院看病不如自己買藥便宜。農村人現在也很講究穿著了,尤其年輕人更渴望能趕上時代“新潮流”,可是,現在購買喜慶商品和服裝都得進城,農村沒賣的,有時連應季服裝也沒有。

從供銷社經營工業品現狀來看。供銷社的經營陣地主要在鄉(鎮)村。但是,近幾年供銷社的經營很不景氣,因為個體商店遍布城鄉各地。肇州縣全縣310個自然屯,平均每兩個屯有一個供銷部,而平均每一個屯就有兩個個體商店;加上農村的購買力大量湧入城市,使供銷社的商品銷售額日益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而個體商業則上升35%。究其原因,就供銷社本身來說,一是適銷對路品種少;二是經營管理不善;三是重效益輕服務。除了上述主觀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客觀原因,比如——

政策上缺少相應的保護措施,政府職能部門收費過多,一些商品實行專營、專供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供銷社的主渠道作用

農副產品經營政策“春定秋變”,使供銷社的資金緊上加緊。譬如,供銷社去年春天與農民簽訂的6萬畝高粱收購合同,因政策改變而作廢了;10月份以前收購的3000噸葵花子,也由於12月份政策性調整,使三分之二的葵花子一直壓到今年5月才出手。這就不能不造成供銷社的資金周轉不靈,緊上加緊。

一些政策厚國營、薄集體,使供銷社虧損包袱越背越重,難以自救。供銷社與國營商業同屬主渠道,但是,政策規定卻大不相同。例如,供銷社的貸款利率就高於國營商業。僅此一項,肇州縣供銷社去年就多付利息60萬元。有的還要受到加息和罰息處罰,這使那些“空殼”的供銷社,更加積重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