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業呼喚股份製——哈市機械行業領導幹部如是說(1 / 2)

機械行業是哈爾濱市這個老工業基地的支柱產業。這個行業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對老工業基地改造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四大召開第二天,哈市機械局組織本係統經營狀況好、技改任務重、領導班子改革意識強的一些大中型企業召開轉換經營機製座談會。企業負責人對轉換企業經營機製,尤其對企業進行股份製改造呼聲很高。

局長夏紹裘:局領導班子議論幾次了,認為實行股份製是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製、增強活力的有效途徑。工業企業改革到現在,經營機製並未發生根本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把企業推向市場,如同把捆著手腳的遊泳運動員推到水裏,難免淹死。要把公有製具體化,走股份製道路,把企業變成各方命運的共同體,企業才能有生機和活力。

阿城繼電器廠廠長金科:不管搞股份製還是別的什麼,我都幹。道理就一個,不幹隻有死。現在國有企業的運行機製是個癌症,早晚得死,不如死前折騰折騰,興許還有活路。這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南方的一些集體、私營企業把原始的資本積累手段和現代的經營方式結合起來。幹10年可能賺10億,其手段比資本主義那套都厲害。我們呢?10年後可能不存在了。我們的職工工資表麵上沒有人家打工妹高,但如果把住房、就醫、取暖、退休勞保、孩子入托等社會福利這一套加起來,支出不低於打工妹,而企業效益卻與人家集體企業沒法比。這樣的企業為什麼還能活到今天,主要靠40年攢下的這一點基礎。如果廣東搞電飯煲的哪天一個夢醒來,用八屋一廚把我的技術力量都弄過去也搞繼電器,用不了兩年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人家把企業推向市場的同時可以把人推向社會,(夏紹裘插話:適度的失業和勞動力市場都是企業的需要)我們不行,叫企業消化,企業怎麼消化得了?我們企業從上到下都缺乏一種激勵機製,隻找得到握有權力的人,找不到負有責任的人。管不好,廠長什麼都失不掉;管好了,什麼也撈不著。下邊也一樣,幹好了,我隻能拍拍分廠長肩膀:“老兄,行,這個贏了!”不過,傻幹的恐怕也就我們這一代人了,加上我們領導了一幫傻得可愛的人,他們市場意識不強:“廠長,聽你的,往哪衝?”

總之,企業現在是個倒黴的角色,連向銀行借貸買的設備也是國家的,憑啥企業還去積累資產?不如多分點,大夥還說我好。股份製企業就不一樣了,產權界限明確,誰積累就是誰的。職工股意義很大,關心企業就是關心自己的利益。我把繼電器分廠放了,啥也不管,隻按規定繳利。結果,僅兩個月成本就降了下來,這是真的白花花的銀子。現在我廠勞力過剩,但每年還得雇幾百人幹燒鍋爐等髒、累活。否則,白天安排職工幹,晚上就有說情的,何苦?而且,一個月指標幹完就沒勁,總要千方百計把成本整到規定指標,決不下降1分錢。如果搞股份製,這些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幹部這塊也一樣,董事會看我值多少錢?像現在這樣累得要死,一個月隻給300元,我就“拜拜”了。

隻有改革,企業才有活路。我廠爭取第一個搞股份製,越快越好,麵越大越好,我廠要求全搞,百分之百。我們已準備好方案,隻等上邊的意思了。

哈爾濱軸承工業總公司經理侯連君:搞股份製,我廠幹部、工人都有積極性。如果上邊也有積極性,就能幹起來。希望中央有規範化文件作指導。我們準備了兩個方案,一個是逐分廠進行。有一個分廠今年風險抵押到期,可將風險抵押金轉股份。兩三年內各分廠都搞完,屆時全廠投入產出總承包結束,可與股份製對接。第二個方案是一步到位,全廠都搞股份製。提三點要求,一是希望市裏各有關部門聯合派人到廠裏來和我們一起按規範化模式推進,不要反複彙報、審批,來回折騰。二是希望改革配套進行,不要企業實行新機製,上邊管理還是老一套。三是搞股份製,企業辦“社會”這塊如何處理,希望有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