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必和諧經濟——叢書序(2 / 2)

當然,國情不同,“交通規則”也可以不同。例如,有的國家車輛靠左行駛,有的靠右行駛,這就表明“和諧”的途徑可以多種多樣。

但無論如何,交通規則都要公平對待每一輛車(公平原則),允許某些車輛超車(差別原則),在有需要的地方設置道口(補償原則),卻不能要求所有車輛都朝著同一個方向勻速前進。

這裏的勻速前進,實際上就是拒絕市場經濟的計劃經濟。企圖再回到過去那種壓抑個人利益、消滅個人自由的所謂“和諧”狀態,是十分可笑和幼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推行,導致價值判斷的非標準和多樣化特征十分明顯,和諧經濟必須在此基礎上謀求成功。

四、本叢書主要內容

本叢書一套5種,分別是《和諧經濟》、《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中產階層》、《農民工階層》,這樣的安排主要是為了更全麵、更係統地闡述和諧經濟問題。各書主要內容如下:

1.《和諧經濟》

和諧,就是協調,就是平衡。這些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越來越暴露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格局。不平衡本是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但這其中有一個合適的度,既不是越平衡越好,也不是越不平衡越好。經濟發展不平衡至少會造成人的心理失衡,從而引發諸多不和諧的副產品,甚至造成嚴重災難。本書著重探討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突出的不和諧之處,以及和諧之路。

2.《綠色經濟》

綠色經濟是以生態文明為根本取向、以生態資本為基礎要素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沒有綠色經濟,就根本談不上和諧經濟。可現實國情是,中國人曆來有一種“人定勝天”的壯誌豪情,雖然為此付出了昂貴的生態代價,可是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仍很突出。我國每年的環保投資超過國防開支,就證明了綠色經濟的重要性。本書著重探討和諧經濟環境下綠色經濟麵臨的突出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3.《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節約、可再生的生產方式,對土地、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和諧經濟,必定要能夠“循環”得下去。在發展理念上,循環經濟主張改變重開發、輕節約,片麵追求GDP增長;重速度、輕效益;重外延擴張、輕內涵提高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經濟尤其不能竭澤而漁,否則將來必定會有報應,這就給循環經濟提供了用武之地。

4.《中產階層》

如果說上述3本書分別從分配、自然、資源角度探討和諧經濟的話,那麼本書及《農民工階層》的視角是社會階層,針對的是人。中產階層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被稱為“中等收入階層”,是未來若幹年內我國需要大力培育的一個社會群體。國際經驗表明,中產階層隊伍越龐大,經濟就越和諧、社會就越穩定。本書著重探討中產階層在我國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中產階層在和諧經濟中的橄欖型穩定作用。

5.《農民工階層》

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湧現出來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廣泛分布在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目前我國農民工數量高達2億人,其中進城務工人員超過1.2億。農民工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將會引發許多社會矛盾和糾紛,和諧經濟、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農民工階層在我國必將長期存在,他們的一顰一笑,時時刻刻牽動著和諧經濟的神經。

五、和諧經濟事關每個人利益

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國家戰略規劃,它涉及乃至決定著每個人的眼前利益和長期利益。

在和諧思想指導下製定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把著重點從對生產力的重視轉移到了對生產關係的重視上來。在整個規劃中,沒有出現任何具體盈利目標,重點轉移到了對各種生產關係的梳理,如農村與城市和諧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社會與經濟和諧發展、政治與經濟和諧發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和諧發展等方麵。總之,一切都圍繞著和諧做文章。

由此可見,和諧經濟與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讀完本書,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並對和諧經濟有更深刻的理解。但願此書,對你如何更好地生活在和諧社會、如何更好地為和諧經濟服務,有所幫助。

嚴行方

1 2006年我國現價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平均彙率計算,折合美元26847億,人均GDP2042美元。從2003年起,我國GDP已經連續4年保持在10%的平台上加速增長。2004年我國GDP總量占世界總量的4.4%,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5,IMF排名世界第107位、世界銀行排名第12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