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1 / 3)

華萊士教授的建議,表達了一個十分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地球上的各種資源是有限的,而且是日趨減少的。具體到石油資源而言,地下蘊藏的石油開采一滴就少一滴,決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現代經濟學,實際上是一種矢量經濟學,它有多個目標,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這裏的經濟,與傳統經濟理論中的經濟利益概念不同,指的是區域社會的發展應該保持一種持續性。

綠色經濟的核心內涵是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出路。

就我國現狀而言,綠色經濟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麵:

綠色經濟,新世紀的必然選擇

人類倡導並實施綠色經濟,並不是為了趕時髦,更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挑戰,是唯一選擇。

什麼是綠色經濟

所謂綠色經濟(Green Economic),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標,將環保技術、清潔生產工藝等許多有益於環境的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並且通過有益於環境或者與環境無對抗的經濟行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綠色經濟與傳統產業經濟的區別在於:傳統產業經濟以破壞生態平衡、大量消耗能源與資源、損害人體健康為特征,是一種損耗式經濟;而綠色經濟則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征,是一種平衡式經濟。

再強調一遍:綠色經濟的本質特征是,以生態經濟為基礎、以知識經濟為主導,以維護人類生存環境、合理保護資源與能源、有益於人體健康為特征,強調可持續發展,它是生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實現形態和形象概括。

綠色經濟是怎麼來的

綠色經濟的哲學源頭,在於我國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思想,與西方國家的“天人對抗”截然相反。

不過,最早提出綠色經濟概念的,是英國環境經濟學家皮爾斯在其1989年出版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提出的主張:從社會及其生態條件出發,建立一種“可承受的經濟”。

意思是說,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能因為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社會分裂和生態危機,不能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經濟,決不是一個小問題,它涉及到現代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這個概念一提出來,立刻引起全球轟動,不僅成為一種理論,而且成為一種實踐。

例如在我國,《中國21世紀議程》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內容,僅僅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麵,就涵蓋了從宏觀經濟、中觀經濟到微觀經濟,從國民經濟各部門到社會生產與再生產各環節。《中國21世紀議程》的實施,從中央推向地方,隨即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各種各樣、內容豐富的地方21世紀議程行動即綠色經濟行動——從而在我國掀起了一場全方位的經濟革命和生態革命。

綠色經濟離我們有多遠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隻有一個,可是它卻“病”得不輕,生態狀況越來越令人擔憂。在目前全球公認的3大致命性威脅中,生態安全威脅首當其衝。

早在1864年,美國學者喬治·馬奇就在其著作中指責人類活動已經使生態環境惡化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並且警告人類,對自然“犯罪”將會造成地球的“毀滅”與物種的消亡。

可是此後的100多年來,人們總是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以至於聯合國在其環境方案中苦笑著說:“我們不是繼承父輩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 1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個問題在我國表現得尤其突出,規模更大。2005年11月的“鬆花江汙染事件”,造成幾百萬人口的哈爾濱市被迫停止供水,就是一個最好證明。

這裏我們關心的是,這類事件對經濟增長的拖累程度究竟有多大?有關數據表明,我國每年發生事故和災難的損失達80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 2!

更不用說,我國是世界上生產用地損失最嚴重、水土流失與沙漠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957~1987年的30年間,我國平均每年淨減少耕地約1000萬畝。1992年的遙感普查表明,我國水土流失麵積已達367萬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麵積的38.2%,每年流失的土壤量為50億噸,約占全世界每年流失量的1\/5。沙漠及沙漠化麵積已到153萬平方公裏,並且還在以每年2000平方公裏的速度蔓延。人均森林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森林覆蓋率隻有13.9%,約有200種高等植物遭到滅絕之災 3。

這些,就是嚴峻事實。正因如此,聯合國計劃開發署(UNDP)委托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環境研究院完成的《2002年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綠色發展,必選之路》首次提出:中國應當選擇綠色發展之路,這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關鍵 4。

綠色理念,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上麵已經提到,綠色經濟的核心內涵是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說:綠色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道理很簡單,如果理念上不想“綠色”,可持續發展就不可能邁開腳步。

那麼,目前我國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對綠色經濟概念的不同理解

總體上看,社會各界目前對綠色經濟的認識還不盡相同,主要有這樣3種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