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1 / 3)

回顧我國100年來的曆程,不難發現,綠色利益衝突也有相對緩和的時候。不過,我們今天需要的不是那種生產力水平極其落後背景下的低水平的綠色和諧,而是小康生活水平下的綠色和諧。

要知道,20世紀50年代初以前,我國幾乎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汙染,當然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工業。1950年,我國所有重要經濟指標都落後於當時的印度 1。

看看今天的發達國家吧,到處是綠色的,人民生活富裕,擁有潔淨的河流、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氣,而這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實現這個目標,妥善處理綠色利益衝突,要從以下4方麵入手:

人與自然,妥善協調長短利益

綠色利益衝突,集中表現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上。因為歸根到底,要推行綠色經濟,短期內可能不但見不到效益、而且還要投入,可是從長期來看,一定會有巨大效益。因此,解決綠色利益衝突,要放遠眼光,妥善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在綠色利益衝突這個問題上就是如此。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經濟快速增長,一些地區的環境正在受到緩慢而持續的破壞,湖泊、江河、濕地麵積在不斷縮小,沙漠化、荒漠化在不斷加劇,生物物種不斷減少。如果看不到這種危害,或者熟視無睹,就總有一天會嚐到惡果。

為了進行探索,早在1986年,原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等國務院十幾個部委,就在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無錫縣華莊鎮率先開展了社會發展綜合示範試點工作。1992年,這項實驗和探索在全國範圍內推開;1997年,國務院決定將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更名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強調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要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截止2004年3月,全國已經建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45個、省級實驗區75個,分布在全國25個省市區。

這些實驗區內基本上實現了以下目標: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人均綠地增加、城鎮綠化美化、更多人享受著現代文明;地方政府決策的民主意識、科學意識、依法行政意識明顯加強;社會保障機製不斷完善,許多地區包括農村在內的社會保障覆蓋率已經達到100%;人口質量得到提高,青壯年文盲率不斷下降,許多實驗區計劃生育率達到100%,人口預期壽命大大提高;實驗區的工業廢水處理達標率、工業廢氣處理達標率、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在90%以上。

經過10年建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被國際上公認為近10年來我國推動地方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2。

領導重視強力推動

解決綠色利益衝突,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領導重視。俗話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動手就不難。”各級領導親自抓環境保護,綠色經濟就會有一個大發展,綠色利益衝突就會大大減少。

姚亞平在擔任江西省景德鎮市市委書記時了解到,當地一種薄如紙、顏如玉的瓷器,燒製時不能讓煤充分燃燒,從而造成廢氣、煙塵籠罩市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嚴重超標。為此,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拆除183座燒煤的圓窯,解決年耗煤150萬噸的難題。當拆除到還隻剩下19根煙囪時,每根煙囪關係到3000名工人就業,積重難返的工人下崗問題嚴峻地擺在了麵前。這時候,姚亞平果斷決定拔除所有煙囪,用電和氣取代煤。這種新的生產工藝上馬後,既解決了環境汙染,又提高了瓷器質量,一舉改寫了千年瓷都的曆史。

姚亞平擔任江西省上饒市市委書記後,針對名山上亂建賓館酒家的現實,多次進行調查研究、統一認識,最終決定拆除山上的所有賓館酒家,把它們搬遷到山下,進行規劃重建。例如在著名風景區三清山下,就興建了一個具有當地風格、與三清山景觀一致、具有文化特色的“三清鎮”,不但妥善處理好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係,還把環境保護與小城鎮建設、奔小康目標很好地結合起來 3。

打綠色牌,照樣吸引客商眼球

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目前綠色利益衝突比較激烈的地方,往往不是經濟發達地區,而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

一般來說,經濟發達地區對環境保護的認識相對較足、經濟保障實力較強;相反,倒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更可能打著“振興經濟”的旗號破壞環境,讓人大跌眼鏡。

正確的做法是,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打綠色牌更能吸引客商眼球。因為既然經濟落後,還要和發達地區比經濟,顯然無法相提並論,甚至要落後好幾十年;可是和發達地區比環境,卻能異軍突起。既然環境是一種資源,就應該好好利用這種資源為經濟建設服務才對。

經濟落後地區要搶占經濟製高點

目前世界經濟發展有兩大趨勢:一是知識經濟,二是生態經濟。就經濟落後地區而言,要想盡快提高在全省、全國經濟發展中的排名位次,就應當走有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搶占綠色經濟製高點。

在經濟落後地區的經濟總量中,真正意義上的綠色經濟總量、比重都很小,並不具備發展綠色經濟所需要的良好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落後的地區一定要認識到,綠色就是市場、就是品牌、就是通行證。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人類消費將日益回歸自然,誰能占領綠色經濟製高點,誰就能贏得將來經濟角逐的主動權。

經濟落後地區通常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綠色經濟結構調整的阻力較小,這是經濟發達地區不具備的發展綠色經濟的良好基礎。近10年來,全球綠色產品市場規模每年增長25%~30%,銷售價格至少比一般產品價格要高20%以上 4。既然這樣,經濟落後地區如果不抓綠色經濟,哪還抓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