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3 / 3)

這一爭端之所以會形成,實際上就表明,從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角度看,任何單獨依靠行政手段來解決綠色利益衝突、裁決部委之間的行政爭議,都具有一定局限性。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既然是行政裁決,當然就屬於行政行為的一部分。像這種“部委爭端”,最終必須依靠國務院的權威來調解。而既然是調解,實際上就是在各種利益衝突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以消除各方爭端。它依靠的是行政權威、個人權威,而不是製度權威、法律權威,與依法治國並非一回事 9。

政績考核,要與環保指標掛鉤

政治路線一旦確定,貫徹者和執行者的選擇就變得最重要。政府官員政績考核指標,是引導他們把工作重點放在哪裏的指揮棒。

上麵已經提到,如果對政府官員政績考核隻有GDP指標,就會迫使政府官員眼睛盯著發展經濟。當發展經濟的眼前利益與綠色經濟的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們首先考慮的一定是如何完成考核指標。

造成綠色利益衝突的一大根源,就是沒有把環境保護列入各級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中去。為此,要堅決把環境保護指標納入政府官員政績考核中去,甚至實行一票否決製。隻有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把環境保護當作自己的“份內”事。

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有其客觀規律

政府官員考核,當然要有GDP指標。因為從經濟增長角度看,如果沒有GDP的增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國家就不具備解決一係列社會問題的物質條件。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單純以GDP增長為考核指標,就會出現這樣的誤解——首先,讓人誤以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可以不顧環境損失和資源消耗成本,隻要抓經濟就行了;其次,會讓人對執政黨的合法性和穩定性產生誤解。因為經濟增長是有規律的,經濟增長速度的快和慢,並不完全受製於執政黨的掌握和控製。

所以,執政黨對政府官員的考核指標應當有保有壓。關於這一點,目前在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已經充分體現出來。

2004年2月,江蘇省蘇州市委書記王瑉宣布,在繼續走城市化發展道路、實施撤鎮並街道時,要更好地保護木瀆、東山、西山等蘇州古鎮,對古鎮取消經濟指標考核,每年隻進行環境保護和旅遊指標考核。而在此以前,作為珍貴曆史文物的古鎮,由於要考慮完成經濟指標,有時不得不在古宅裏開辦現代工廠,這樣就有可能會犧牲文化資源 10。取消經濟指標考核,無疑就消除了這種綠色利益衝突。

漠視環境利益會成為曆史罪人

就政府而言,應當把環境利益看得重於經濟利益。當環境利益與經濟利益發生衝突時,應當把環境利益放在首位,直至實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製。

在2004年召開的山西省人大會議上,該省省委書記田成平就語重心長地說,完全依賴資源的發展沒有出路,光靠拚資源、拚環境必然會危害人民利益,甚至成為曆史罪人。

為此,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要求各級人大機構在結構調整中要爭做促進派,自覺運用法律手段,參與結構調整的計劃、規劃製定;組織對重大項目的視察和檢查;定期聽取重大項目工作情況報告;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難點問題;努力促進政府把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

該省決定,從那時起,全省各級人大在政府任命幹部時采用“環保一票否決製”,對缺少科學發展觀念、缺乏環境意識和環保法製觀念的幹部,不準安排在政府重要部門;已經任命的,要采取民主評議等辦法,認真監督其在區域經濟與環境建設過程中的施政行為 11。

在首都北京,2004年3月,為了確保當年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達到62%以上,市政府把對各區縣政府、市直有關部門完成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情況,作為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這時,北京市控製大氣汙染已經進入第10個階段。在此以前的9個階段中,都沒有這項內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經濟發展和綠色經濟之間的矛盾衝突 12。

1 潘維:《綠色中國與法治政府》,2005年1月22日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2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辦公室:《綠色之路向未來延伸——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曆程》,2004年3月24日人民日報。

3 黃振中:《任職到哪兒,環保的腳印延伸到哪兒——上饒市委書記姚亞平腳下的綠色故事》,2004年12月1日中國環境報。

4 汪建雲、馬鳳鍾:《欠發達地區要搶占綠色經濟的先機》,2003年第5期浙江經濟。

5 《陝西主打“綠色牌”吸引客商眼球——第八屆東西部洽談會在西安舉行》,2004年4月16日中國環境報。

6 丁銘:《國家在內蒙古草原六年生態儲蓄已產生巨額利息》,2004年3月12日新華社。

7 孫大勝:《環保總局發威之後》,2005年2月1日瞭望東方周刊。

8 孫大勝:《環保總局發威之後》,2005年2月1日瞭望東方周刊。

9 康勁:《環保爭端凸顯司法裁決缺席》,2005年2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

10 王彪:《追求GDP不能犧牲資源,蘇州將取消古鎮經濟考核》,2004年2月11日現代快報。

11 胡早:《山西人大拿起環保一票否決利器》,2004年3月31日中國環境報。

12 李世東:《北京治理大氣“對接”政績考核》,2004年3月25日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