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資源環境實物核算
在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經開始著手對資源與環境進行核算,逐步建立資源核算賬戶了。
在最早建立這項核算的挪威,他們將自然資源劃分為實物資源、環境資源兩大類,構建了包括森林、土地、水資源、石油、天然氣等一係列完整的實物資源核算體係。在芬蘭,也是這樣核算的。在法國,自然資源賬戶的範圍很廣,包括環境資產的經濟、社會、生態功能,其中實物賬戶類似於挪威的實物賬戶。
②“資源—經濟—環境”綜合核算(SEEA)
198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銀行組建聯合工作組,開展對自然環境、資源實物、貨幣核算的可行性檢驗,並且設計出了一些替代性宏觀指標,用來反映收入與生產的環境調節性和持續性。
為了推動這項核算走向實踐,墨西哥、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美國、日本、印尼、歐盟各國,都根據本國情況進行了試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結合自身特點和各國理論與實踐,研製出了環境經濟綜合核算歐盟統一模式 6。
問題多多,綠色核算條件尚缺
綠色經濟核算,有利於反映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程度和潛力,可是現在還無法投入實際應用,原因在於目前還缺乏運用條件。
綠色經濟核算體係的目標層次
綠色經濟範圍很廣,包括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生產、綠色產業、綠色標誌、綠色投資、綠色會計、綠色審計等方麵。綠色GDP核算,隻是其中綠色會計內容的一部分。
綠色經濟核算體係包括以下3個主要目標層次:一是建立綠色經濟核算製度,確立核算標準、規範、方法,構建綠色經濟核算體係;二是進行實際的綠色經濟核算,提供綠色(資源、經濟、環境、人口等)經濟綜合核算結果,形成可持續發展綜合基礎數據庫;三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相關政策分析工具的運用,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政策製定的有效支持 7。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許憲春透露說,國家統計局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已經設置了一種圖表來反映自然資源實物量的變更,包括土地、森林、礦產能源、水資源的實物量表等。並且與挪威統計局合作,編製了中國能源生產與使用賬戶,測算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8種大氣汙染物質的排放量。國家統計局下一步將研究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的基本框架,以便統一各種類型的資源核算和環境核算,使它們納入一個統一框架,避免相互之間概念設置上的矛盾。然後,要研究資源和環境實物量核算的基本內容和方法、資源和環境價值量核算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並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綠色GDP的核算方法。
不過,目前所有這一切都還不具有可操作性,國際上也沒有一套公認的、特別成型的模式和方法 8。
綠色經濟核算的現實困難
國家統計局高級經濟師曹克瑜認為,目前開展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困難主要存在於以下幾方麵 9:
①經濟與資源環境核算研究的綜合性差,各部分之間缺乏統一的有機聯係,分析應用受影響
雖然我國開展自然資源核算以及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的研究已有多年,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可是它們的內容分散,基本分類標準和統計核算口徑不一,數據之間缺乏有機聯係。
②核算基礎差
現有數據龐大而不係統、分散而不統一。經濟、資源、環境數據統計質量差,調查間隔長,總量數據多而結構數據少,缺乏基本資源產品價格資料、環境保護治理成本資料等。
③統計與核算技術水平低
幾十年來,政府部門積累了龐大的經濟、資源、環境統計與核算數據,可是由於原有的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影響,統計核算手段落後、技術方法傳統、核算理論研究與核算實踐相脫節。
④資料共享困難
目前各類數據分別掌握在各自主管部門手中,要統一使用,缺乏權威部門的協調與規劃,缺乏時效性和係統性,綠色經濟核算缺乏必要的資料來源。
1 本案例參考了洪肇輝:《綠色GDP警醒環保代價,內地經濟發展要計環保代價》,2004年11月17日香港經濟日報。
2 王宏偉:《邱曉華:中國經濟向綠色GDP轉變》,2006年3月6日新財經。
3 沈衍琪:《“綠色GDP”概念引發三大質疑》,2005年5月25日北京日報。
4 木佳:《綠色GDP目前在中國不具可行性》,2006年3月2日中華工商時報。
5 雷明:《綠色GDP核算不等同於綠色核算》,2004年7月13日中國環境報。
6 牛文元:《資源環境核算基本模式》,2004年6月29日中國環境報。
7 雷明:《綠色GDP核算不等同於綠色核算》,2004年7月13日中國環境報。
8 周錚:《專家解讀綠色國民經濟核算》,2004年11月2日新華報業網。
9 曹克瑜:《當前核算存在的主要問題》,2004年6月29日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