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全國“兩會”上,關於綠色經濟核算的話題年年都是一大亮點。新的政績觀考核,要求淡化單一對GDP增長數量和增長速度的追求。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為此推出了以下衡量官員政績的5大綜合指標:原材料消耗強度、能源消耗強度、水資源消耗強度、環境汙染排放強度、全社會勞動生產率 1。
隨著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深入人心,綠色經濟核算越來越引起廣泛關注,並且成為一句口頭禪。要把綠色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檢驗科學發展觀、落實新政績觀的重要指標,有效避免過去出現的大搞GDP競賽的數字遊戲,減輕資源和環境承載壓力,已經成為共識。雖然要真正實現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其前進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統計局2006年9月7日首次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表明,2004年我國因為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虛擬治理成本 2為2874億元,占當年GDP的1.84% 3。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嶽解釋說,如果把虛擬治理成本1.8%換算成環保投資,大約為當年GDP的6.5%。如果2004年我國環保投資達到1萬億元,就能基本解決工業和生活點源汙染問題,可實際上,當年我國的實際汙染治理投資隻有1900億元,不足20%。
綠色經濟核算的現實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麵:
和諧發展,注重綠色GDP增長
注重社會和諧發展,首先要從觀念上重視綠色GDP增長。重視綠色GDP增長,實際上就是重視國民經濟增長的淨增效應。
雖然目前全麵推行綠色GDP核算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是關注綠色GDP、發展綠色GDP、努力提高綠色GDP在GDP中的比重,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趕快停止“拚資源換增長”方式
我國過去的GDP增長速度很快,基本上是建立在“拚資源換增長”基礎之上的,現在應該立刻停止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為什麼?因為我們再也拚不起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3點 4:
①我國生態環境的先天脆弱性
這種脆弱性主要表現在:我國國土麵積的65%是山地和丘陵、70%每年要受季風影響、33%是幹旱和荒漠地區。這種先天性的生態環境脆弱,明顯超出全球平均狀況,導致我國55%的國土麵積不適宜人類生活和生產。
②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日益成為製約發展的突出矛盾
例如,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600多個城市中,缺水城市超過400個,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
我國人均耕地擁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5。石油、天然氣、銅、鋁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儲量分別隻有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9.7%。
③經濟高速發展,使得能源消耗大、環境破壞問題日益突出
來自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數據表明,20世紀50~90年代,我國每年沙化土地麵積從560平方公裏增加到2460平方公裏,全國18個省的471個縣、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在受到荒漠化危險。
我國人均耕地1952年為2.82畝,2003年已經下降到1.43畝。轟轟烈烈的全國“圈地運動”在7年間減少耕地1億畝,大量被占耕地閑置。與此同時,中低產田比例急劇上升到了4\/5。
如果這一局麵不趕快扭轉,經濟就根本無法持續下去。所以說,推行綠色經濟、加強綠色經濟核算,是可持續發展緊迫而現實的要求。
從三條途徑轉變綠色GDP思路
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具體要求是著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益,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消耗,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人力資源優勢能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②培植壯大生態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要因地製宜,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實施農業、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取得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發展,重點放在鞏固提升蔬菜、幹果、中藥材等農業新興產業上。
③全麵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第三產業是向社會提供服務性消費的產業,也是城市發展綠色GDP應當突出抓好的一個重點。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綠化、美化、亮化、硬化、淨化,促進整個城市的全麵增值。
經濟杠杆,越過綠色成本門檻
綠色經濟核算的動力,除了來自觀念、技術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經濟杠杆的推動力。
邁過綠色經濟核算的成本門檻
綠色經濟核算,和綠色經濟一樣,本身也有一個“成本”問題。綠色經濟核算製度如果成本過高,經濟上不可行,再怎麼先進也難以推行。相反,如果越過了這個成本門檻,推行起來就會輕鬆得多。
綠色經濟核算的成本高低,主要取決於綠色經濟本身的成本高低。因為說到底,綠色經濟是一種經濟模式,必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行,必須嚴格核算成本。
例如,在人們的觀念中,綠色產品價格總要比一般產品價格高,甚至要高出許多。例如“綠色”用電,每千瓦時的電費價格比常規電價要高出0.53元;用再生紙印刷的雜誌,每本成本要比原木紙漿的雜誌高出0.2元;等等。
江蘇省某些紡織企業都建有自己的中水回用係統,技術上已經成熟,但基本上不見投入使用。究其原因就在於成本過高。因為要達到回用標準,每噸汙水的處理成本要高達2.2元,而當地每噸自來水的價格還隻有0.8元、汙水處理費0.8元。這就意味著,在現有水價體係下,對於企業而言,節水不但無利可圖,而且還要虧損。